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祭酒
崇文祭酒
官名。十六国前赵主刘曜立太学、小学,置崇文祭酒,掌以经学教谕生徒,秩次国子祭酒,以董景道明经而擢任之。前凉张轨亦置,位视别驾。
军谋祭酒
官名。东汉建安三年(198),曹操置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时,因避司马师讳而改称军谋祭酒。南朝齐末,梁武帝为相国,府中置此职,以何点为之,何点未就。北魏时骠骑将军府亦置。
军咨祭酒
官名。晋朝因避司马师讳,由军师祭酒改名。诸将军府置,位在诸僚佐之上。司马睿任镇东将军及丞相时,府中置此官多员。十六国西凉因李暠、李歆父子皆称大都督,地位在左、右长史之上,宋繇又以此职录三司府事,实际权力相当于尚书令、仆射。西凉亦置。
儒林祭酒
官名。晋怀帝永嘉中江州置,掌讲授儒家经典。十六国前梁、南朝宋豫章王、梁湘东王俱设。宋位比州治中从事。
治头大祭酒
东汉末张鲁五斗米道政权官名。《三国志张鲁传》:“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
国子监祭酒
官名。国子监长官。见“国子祭酒”。
门臣祭酒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赵王元年(319),石勒以中垒将军支雄、游击将军王阳并领此职,专理胡人辞讼。此后,王阳统六夷辅佐石弘镇邺城。
东庠祭酒
官名。十六国前燕置。掌教授经学之学官。《晋书慕容廆载记》:“平原刘讚儒学该通,引为东庠祭酒,其世子(慕容)皝率国胄束脩受业焉。”
东阁祭酒
官名。(1)汉代郡府属吏。地位较尊,不领具体职掌。(2)王府、公府、丞相府、将军府僚属。东汉建安元年(196)曹操为司空时置。晋代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各置一人,位西阁祭酒下。杨骏为太傅,增一人;赵王伦为相国,置四人。东晋为一人,位西阁祭酒上,与主簿、舍人主阁内事。南朝沿
议曹祭酒
官名。汉代郡府属吏。不领具体职司,参与谋议,属散吏,地位较尊。
史学祭酒
官名。十六国时后赵始置。赵王元年(东晋元帝太兴二年,319),以任播、崔濬为之,掌有关史学事。
王祭酒年谱
即“葵园自定年谱”。
文学祭酒
官名。东汉末置,郡府属官,掌教授生徒,不常设。三国魏沿置。东晋大将军府曾置。南朝省置无常。
祭酒从事
官名。亦称祭酒从事史。州府主要僚属。晋代始置,掌州所置兵、贼、仓、户、水、铠诸曹事,不设之州则以主簿治事。南朝沿之,无定员,梁自一班至流外四班,陈九品。北齐、隋诸州亦置,视九品,隋炀帝罢州置郡后废。
祭酒
官名。(1)古代贵族大夫飨宴,以长者酹酒祭神,称祭酒,后渐演为官名。汉代多用以称主管长官,如博士祭酒、侍中祭酒、军师祭酒等。三国魏加散骑常侍高功者,为祭酒散骑常侍。此后又有别驾祭酒、祭酒从事等名目。(2)王府、公府属官。西晋始置,称东阁祭酒、西阁祭酒,亦因主阁内
散骑常侍祭酒
官名。三国魏置,以久任散骑常侍者担任。南朝梁亦置,以散骑常侍功高者担任,与散骑侍郎高功者对掌集书省禁令,纠察非违。
经学祭酒
官名。十六国后赵石勒赵王元年(319)置。《晋书石勒载记下》:“署从事中郎裴宪,参军傅畅、杜嘏并领经学祭酒。”
博士祭酒
官名。东汉改博士仆射置,为博士之长,秩六百石。由太常选定博士一人兼任,领诸五经博士,仍掌教授经学,备顾问应对。三国沿置。西晋为太学之长,与国子学之长国子祭酒并隶太常。东晋、南朝以国子祭酒兼统国子、太学博士,此官或省。据《梁书儒林传序》,梁武帝时,“分遣博士
律学祭酒
官名。十六国后赵石勒赵王元年(319)置,掌管司法、律令等事务。以参军续咸、庾景任此职。石勒称帝,建置百官后罢。
侍中祭酒
官名。汉之侍中、三国魏之散骑常侍,功高者并为祭酒,侍中祭酒之名盖源于此。南朝齐设侍中祭酒,功高者居之,掌诏令机密。梁侍中功高者,在职一年,诏加侍中祭酒,与侍郎功高者一人,对掌禁令。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