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编订礼制会
内务部直辖机关。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二月设置,掌编订礼制事宜。设会长一人,由内务总长选任;会员若干人,由会长聘任或委任。
礼制署署长
官名。清末典礼院属官。宣统三年(1911)设。一人,奏任。承掌院、副掌院之命总核本署事务。官名。清末置,属典礼院。掌朝会、庆贺、册立、册封、大婚、巡幸等事项。所属有鸣赞、序班、佥事、录事若干人。
礼制署
官署名。清末典礼院所属机构。宣统三年(1911)设。掌朝会、尊崇、庆贺、大婚、经筵、巡幸、耕耤各事,以及皇子公主婚嫁、册立册封、进书颁赏事宜。置署长一人,佥事、录事并鸣赞、序班等。
礼制局
官署名。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置于编类御笔所,掌讨论古今宫室、车服、器用、冠婚、丧祭沿革制度。宣和二年(1120)废。官署名。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置于编类御笔所,属尚书省,掌讨论古今宫室、车服、器用、冠婚、丧祭沿革制度。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诏与大晟府制造所协声律
礼制处
官署名。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北洋政府国务院呈准于国务院内设礼制处,由国务院与内务部共同组建,掌理关于民国礼制的编订。设处长、副处长各一人,总纂一人,编纂若干人,由处长聘任。
礼制馆总裁
北洋政府置,为北京军政府时期礼制馆的长官,见“礼制馆”。
礼制馆馆长
北洋政府设置,原为礼制馆的长官,后在其上置总裁、副总裁。见“礼制馆”。
礼制馆
官署名。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十二月北洋政府设置,直属总统府政事堂,掌理修订民国礼制。设馆长一人,由国务卿兼任;副馆长二人,由左丞与右丞兼任;总编纂一人,主任编纂五人,分掌吉、凶、军、宾、嘉五礼的编订;提调一人,帮提调二人;评议员若干人。馆内分置文书、庶务两股办
礼制署
官署名。清末典礼院所属机构。宣统三年(1911)设。掌朝会、尊崇、庆贺、大婚、经筵、巡幸、耕耤各事,以及皇子公主婚嫁、册立册封、进书颁赏事宜。置署长一人,以及佥事、录事、鸣赞、序班等。
礼制局
官署名。属尚书省。北宋政和二年(1112)置于编类御笔所,讨论古今宫室、车服、器用、冠婚、丧祭沿革制度。宣和二年(1120)废。
太平礼制
太平天国印书。清咸丰元年(1851)刊行。内载天王和东、西、南、北、翼五王及丞相以下至两司马子女的称呼;天王和东、西、南、北、翼五王的家族及亲戚相互间的称呼;丞相以下至两司马的称呼。咸丰八年后,修改再版,增添名称甚多,有幼天王、诸王嗣君等称呼的礼制等。近人有称此为
礼制
礼制的词语属性 拼音l zh拼音字母li zhi拼音首字母lz 礼制的词语解释礼制[ l zh ] 礼仪制度。 礼制的百科含义 礼制是德治梦想的具体化,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通过法律的惩罚维护礼法的绝对权威。 礼制的详细含义 礼仪制度;国家规定的礼法。《礼记乐
礼制局
礼制局的词语属性 拼音l zh j拼音字母li zhi ju拼音首字母lzj 礼制局的百科含义 宋官署名。政和二年(1112)置,有详议官,讨论古今宫室、车服、器用、冠昏、丧祭沿革制度。宣和二年(1120)废。
礼制
礼制的词语属性 拼音l zh拼音字母li zhi拼音首字母lz 礼制的词语解释礼制[ l zh ] 礼仪制度。 礼制的百科含义 礼制是德治梦想的具体化,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通过法律的惩罚维护礼法的绝对权威。 礼制的详细含义 礼仪制度;国家规定的礼法。《礼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