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登闻鼓院
官署名。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改鼓司置,设判院官二人,以带职朝官或卿监充任。凡官吏士民有诉冤枉,皆受其词而上于皇帝,藉此通达民情。辽景宗保宁三年(971)置,设登闻鼓使为长官,属南面官。金朝掌奏进告御史台、登闻检院所断不当之事,设知登闻鼓院、同知登闻鼓院事各一员
登闻鼓使
见“登闻鼓院”。官名。辽置,见“登闻鼓院”。
登闻鼓厅
官署名。亦称“鼓厅衙门”。清朝通政使司兼领之机构。登闻鼓厅置于唐,宋朝设有登闻鼓院,受理官民建议或申诉。明于都察院设登闻鼓,军民有冤而有司不为审理,许具状通政使司; 又不为转达,可击鼓鸣冤。清始置厅。顺治元年(1644),设登闻鼓于都察院门首,日轮御史一人监值,掌
登闻检院
官署名。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改登闻院置,委朝臣主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隶谏议大夫。凡机密章奏及上于登闻鼓院而遭拒绝者,皆受之而上于朝廷,为畅通言路的重要机构。金朝隶御史台,掌奏进告尚书省、御史台所断不当之事。设知登闻检院、同知登闻检院各一员。官署
知登闻鼓院
官名,金朝置。从五品,掌奏进告御史台、登闻检院理断不当事。其佐官有同知登闻鼓院事,正六品。属官有知法二员,从八品,女真、汉人各一员。见《金史百官二》。官名。金置,见“登闻鼓院”。
知登闻检院
官名,金朝置。从五品,掌奏御进告尚书省,御史台理断不当事。其佐官有同知登闻检院,正六品。属官有知法二员,从八品,女真、汉人各一员。见《金史百官二》。官名。见“登闻检院”。
同知登闻鼓院事
官名。金置,见“登闻鼓院”。
同知登闻检院
官名。见“登闻检院”。
判登闻鼓院事
官名。为登闻鼓院长官,掌管受理官民建议和申诉。见《宋史职官一登闻鼓院》。官名。宋置,见“登闻鼓院”。
登闻鼓院
官署名。简称鼓院。宋初有鼓司,真宗景德四年(1007),改为登闻鼓院,由谏院谏官主判。元丰改制后隶司谏、正言。掌受文武官员及士民章奏表疏,凡有关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以及奇方异术的上书,无成例通进的,都在鼓院投进,如被拒绝,再到登闻检院
登闻鼓厅
官署名。唐代置,宋代设有登闻鼓院,受理官民建议或申诉。辽、金沿宋制。明于都察院设登闻鼓,军民有冤而有司不为审理,许具状通政使司,又不为转达,可击鼓鸣冤。清代置厅。顺治元年(1644),设登闻鼓于都察院门首,日轮御史一人监值,掌达冤民申诉。十三年移置长安右门外,以
登闻检院
官署名。唐垂拱二年(686)置理匦使,设四匦以接受四方投书。宋雍熙元年(984)改匦为检,改匦院为登闻院,景德四年(1007)改为登闻检院,以朝臣主管。元丰改制后,隶谏议大夫。凡官民上书,都先向登闻鼓院投进,如被拒绝,再投进登闻检院。检院收到上书后,如事关紧急,即日上达皇
登闻鼓
古代刑法制度。帝王为臣民谏议或冤情可直接上达,在朝堂外悬鼓,准许臣民击鼓上闻。《晋书武帝纪》:“西平人麴路伐登闻鼓。”唐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宋、辽、金设*登闻鼓院,受理吏民申告冤情。明洪武
登闻
登闻的词语属性 拼音dng wn拼音字母deng wen拼音首字母dw 登闻的词语解释登闻[ dng wn ] 1.犹上达。《书酒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於天。”孔颖达 疏:“﹝ 紂王 ﹞不念发闻其德令之馨香,使祀见享,升闻於天。”宋 王得臣《麈史睿谟》:“郑毅夫 尝説 艺祖 朝,声登闻,求
登闻鼓厅
登闻鼓厅的词语属性 拼音dng wn g tng拼音字母deng wen gu ting拼音首字母dwgt 登闻鼓厅的百科含义 登闻鼓厅是清代时期中央通政使司下设的机构。管军民击鼓伸冤之事,由参议 1人兼管,由知事率役巡查,并有笔帖式满洲 1人,汉军 1人,经承 6人,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
登闻检院
登闻检院的词语属性 拼音dng wn jin yun拼音字母deng wen jian yuan拼音首字母dwjy 登闻检院的百科含义 官署名。简称检院。唐垂拱二年(686年)置四匦于朝堂,接受士民投书。唐后期有匦院。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改匦院为登闻院,景德四年(1007年)改登闻检院,隶谏议大
登闻鼓院
登闻鼓院的词语属性 拼音dng wn g yun拼音字母deng wen gu yuan拼音首字母dwgy 登闻鼓院的百科含义 登闻鼓院,于阙门悬登闻鼓,许人鸣冤。唐于东西朝堂分置肺石下或击登闻鼓。宋初,立登闻鼓于阙门之前,置鼓司,先以宦官,后以朝臣主管。景德四年(1007)始改称登闻鼓院,隶
登闻鼓
登闻鼓的词语属性 拼音dng wn g拼音字母deng wen gu拼音首字母dwg 登闻鼓的词语解释登闻鼓[ dng wn g ] 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晋书卫瓘传》:“於是 繇 等执黄旛,挝登闻鼓。”唐 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登闻鼓》来历意思解释
古代统治者特在朝堂外悬鼓,如臣民有所谏议或冤屈之情,可击鼓上闻。《晋书.武帝纪》:“西平人麹路,伐登闻鼓,言多袄谤,有司奏弃市。帝曰:‘朕之过也。’舍而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