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界约
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
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界约,系《中俄伊犁条约》的子约之一。光绪九年九月三日(1883.10.3),由伊犁参赞升泰与沙俄七河省省长弗里德(.)签于塔尔巴哈台(塔城)。凡七条。主要内容:(1)据《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所规定的塔尔巴哈台地区哈巴尔素达巴罕(哈巴尔苏)至喀尔达坂(喀拉达坂
中俄喀什噶尔东北界约
即“中俄喀什噶尔界约”。
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
又名《中俄喀什噶尔西北界约》。《中俄伊犁条约》勘界议定书之一。清光绪十年(1884)五月,巴里坤领队大臣沙克都林札布与俄国费尔干省省长密登斯开(梅金斯基)签订。共六条。划定自别迭里至乌孜别里段双方国界。除将天山以北地区划属俄国外,俄方以天山西南支脉强指为天山主脉,
广东越南第二图界约
本约与《广东越南第一图界约》合称《粤越界约》。法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关于中国广东与越南部分地段的界约。光绪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893.12.29)由清方官员李受彤、陈文垿、张懋德等与法方代表签于横模。系根据前订有关条约,具体划分中国“由北市嘉隆起至北冈隘止”地段与越南
广东越南第一图界约
又称《第一图立石议约章程》,与《广东越南第二图界约》合称为《粤越界约》。法国与清政府订立的关于中国广东与越南部分地段的界约。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六日(1890.4.14),由钦州直隶州知州李受彤与法方代表拉巴第等签署。地点不详。该约系根据《中法续议界务专条》和《粤越
中俄喀什噶尔界约
又称《中俄喀什噶尔东北界约》。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界约,系《中俄伊犁条约》的子约之一。光绪八年十月二十七日(1882.12.7),由清政府特派分界大臣沙克都林札布与沙俄代表梅金斯基(.)签于喀什噶尔。凡四条。划定了喀什噶尔东北境自那林哈勒噶至别牒里的中俄边界。沙俄藉以侵
中俄布连斯奇界约
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代表策凌、四格、图理琛等与沙俄政府代表萨瓦订于波尔河畔布拉村。界约确定了中俄中段边界的走向: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的第一鄂博(界标)为起点,向东至额尔古纳河,往西抵沙宾达巴哈为两国边界线,北归俄国,南属中国。
中俄满洲里界约
清宣统三年十一月一日(1911.12.20)中俄订于齐齐哈尔。本约为中俄两国重定由塔尔巴干达呼第五十八界点起,至阿巴该图第六十三界点,并顺额尔古讷河至与黑龙江会流处止之国界总案。
中俄恰克图界约
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与沙俄政府订于恰克图。共十一条,其中第三条即《中俄布连斯奇界约》全文。界约重申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地区仍为未定区,双方均不得进占;除划分边界并规定与边界有关事项外,又确定恰克图为双方互市地点及有关通商贸易事宜。
中俄科布多界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勘界议定书之一。清同治八年(1869)七月,由科布多参赞大臣奎昌与俄国西西伯利亚军区副参谋长巴布阔福签订。自布果素克岭至玛呢图噶图勒干,建立二十处界牌,俄方割占原属中国斋桑湖以北包括阿勒坦淖尔乌梁海在内的大片领土。
桂越界约
又称《广西越南界约》。法国与清政府订立的关于中国广西与越南界约。光绪二十年五月十六日(1894.6.19),由清方官员蔡希邠与法国代表格依厘等签于龙州(今属广西)。具体确定中国广西与越南界段凡二百零七块界石的树立地点。
中俄伊犁界约
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界约,系《中俄伊犁条约》的子约之一。光绪八年九月十八日(1882.10.29),由清哈密帮办大臣长顺与沙俄七河省省长弗里德(.)签于伊犁。凡三条。规定了伊犁地区自那林哈勒噶山口起至喀尔达坂的中俄边界,其间设界牌三十三处。由此,沙俄不但割占了霍尔果斯河
中法滇越界约
法国与清政府订立的中国云南与越南的界约。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十四日(1897.6.13),由清方官员刘春霖与法国代表本义德称签于越南保胜。系根据前订有关条约,分四段具体划定滇越分界并确定界碑树立地点。
珲春东界约
又称《重勘珲春东界约记》。沙俄与清政府订立的界约。光绪十二年九月十五日(1886.10.12),由清政府代表吴大澂与俄方官员巴拉诺夫()等签于岩杵河。凡十二款,另附分段“道路记”。该约重勘划定了自图们江至兴凯湖的中俄边界。
中俄塔尔巴哈台界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勘界议定书之一。清同治九年(1870)七月,科布多参赞大臣奎昌与俄国西西伯利亚军区参谋长巴布阔福(中文约本无),总参谋部中校穆鲁木策傅签订。此前一年俄国已单方面树立从玛呢图噶图勒干至哈巴尔苏界牌九处。中方交涉无效,被迫签字并于俄界之侧另立中方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沙俄援引并歪曲《中俄北京条约》中有关条款,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界约。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锡霖与俄国驻伊犁总领事依旺杂哈劳(伊万扎哈洛夫,..)、鄂木斯克军团上校依旺巴普考(伊万巴布阔福,..)签订于新疆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共十条
中俄乌里雅苏台界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勘界议定书之一。清同治八年(1869)七月,署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荣全与俄国西西伯利亚军区副参谋长巴布阔福签订。自沙宾达巴哈至布果素克建立界牌八处,唐努乌梁海西北部原属中国领土遂为沙俄所有。
中俄科塔界约
又称《科布多界约》、《科布多界志》或《喀巴河上定约》。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界约,系《中俄伊犁条约》的子约之一。光绪九年七月十日(1883.8.12),由伊犁参赞大臣升泰、科布多帮办大臣额尔庆额与沙俄代表巴布科夫(..)、彼甫佐夫(..)签于哈巴阿赛哩乌兰奇巴尔。凡五条。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