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理藩部
理藩部额外侍郎
官名。清末理藩部副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旧制设。一人,正二品,以蒙古贝勒、贝子贤者充。职掌同理藩院额外侍郎。
理藩部编纂局
官署名。清末理藩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掌酌拟、编纂调查有关的办法、条规。置正管股、副管股各一人等。内外蒙古等地殖产、边卫事项。
理藩部尚书
官名。清末理藩部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一人,从一品,以满人充,特简。综领本部事务,监督所属各官。宣统三年(1911)改为大臣。官名。清末置,为理藩部的长官。见“理藩部”。
理藩部调查局
官署名。清末理藩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掌内外蒙古等地开垦、畜牧、商务、军队、台务、界务等调查事宜。置正管股、副管股各一人,并翻译官等。
理藩部左侍郎
官名。清末理藩部副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左、右各一人,正二品,以满人充,简任。佐尚书管理部务。宣统三年(1911),左侍郎改为副大臣,右侍郎省。
理藩部领办处领办
官名。清末理藩部领办处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二人,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不等,奏补。主管本处事务。
理藩部右侍郎
参见“理藩部左侍郎”。
理藩部领办处
官署名。清末理藩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并满档房、汉档房、俸档房、督催所设。相当秘书处,为本部公务总汇之区。置领办二人,帮办二人,稽核文移二人,总看奏折四人等。清末理藩部内部机构。以原理藩院满档房、汉档房、俸档房、督催所合并而成。以领办二人为长官。
理藩部
官署名。清末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之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理藩院设。职掌同理藩院。置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并额外侍郎一人。下设领办处,为合署公务总汇之区,置领办二人,帮办二人,以郎中、员外郎充。原旗籍、典属、柔远、王会、徕远、理刑六司及司务厅、当月处
理藩部各司掌印
官名。清末理藩部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徕远、理刑六司各以掌印一人为主官,由郎中或员外郎充任。参见“理藩部”。
理藩部各司主稿
官名。清末理藩部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徕远、典刑六司各置主稿一至二人为佐官,由郎中、员外郎、主事充任。参见“理藩部”。
理藩部各司帮印
官名。清末理藩部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徕远、理刑六司各置帮印一至二人,为司的副主官,以郎中、员外郎、主事充任。参见“理藩部”。
理藩部宪政筹备处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设,办理筹备宪政事宜。下辖调查、编纂两科。参见“理藩部”。
理藩部额外侍郎
官名。清末理藩部副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旧制设。一人,正二品,以蒙古贝勒、贝子贤者充。协掌少数民族事务。麸面库 即“外物料库”。
理藩部编纂局
官署名。清末理藩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掌编纂、调查有关办法、条规及内外蒙古等地殖产、边卫事项。置正管股、副管股各一人。
理藩部领办处
官署名。清末理藩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并满档房、汉档房、俸档房、督催所设,为本部公务总汇之处。置领办二人,帮办二人,稽核文移二人,总看奏折四人等。
理藩部调查局
官署名。清末理藩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掌内外蒙古等地开垦、畜牧、商务、军队、台务、界务等调查事宜。置正管股、副管股各一人,并翻译官等。
理藩部侍郎
官名。清末理藩部副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左、右各一人,正二品,以满人充,简任。佐尚书管理部务。宣统三年(1911),左侍郎改为副大臣,右侍郎省。
理藩部
官署名。清末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之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理藩院改设。以期实力经营各蒙旗、回部、西宁、西藏及附近土司诸地,御外侮而实边疆。原设机构依旧。除原有职掌外,凡移民、开垦、练兵、兴学等有关筹边固圉诸事,皆归其管理。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以满档
理藩部
理藩部的词语属性 拼音l fn b拼音字母li fan bu拼音首字母lfb 理藩部的百科含义 理藩部清代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理藩院为理藩部。宣统三年(1911年),改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