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满洲缺
清朝官缺之一。亦称满洲官缺。专指为有满洲旗籍身分之官员所设额缺。京官除顺天府府尹,府丞、奉天府府丞,京府、京县官及司坊官无满洲缺外,大学士以下,翰林院孔目以上皆有之。奉天府府尹、奉锦山海道、吉林分巡道、直隶热河道、口北道、山西归绥道及各省理事同知、通判皆为
满洲蒙古御史题名
书名。清苏芳阿编。一卷。辑录满洲、蒙古御史姓名等而成。清初至乾隆七年(1742),仅列人名,未详分年代。乾隆八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则注出年份、旗别、官阶并字号。初编成于道光时。后佚名续补至光绪十年(1884)。有光绪刊本。
满洲祭神祭天典礼
书名。清官修。六卷。卷一至卷四记载清朝祭神祭天的仪注、祝辞等;卷五分列祭神祭天器用名称及数目;卷六详细绘制祭神祭天供献陈设器用形式图。始编于乾隆十二年(1747),先为满文,四十五年大学士阿桂、于敏中译成汉文,编入《四库全书》,因后二卷已有汉译文,故仅将卷一至卷四
满洲新报
报纸名。清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初十(1908.2.11)在营口创刊。日文报纸。日本人冈部次郎主办,大川任总编辑。
满洲源流考
书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阿桂奉敕撰。二十卷。内容分四门:一、部族,上溯满洲自肃慎以来,挹娄、勿吉、靺鞨及完颜诸部及相毗连索伦等部的兴衰;二、疆域,自肃慎至元代各时期的疆域、都城、府州及附明卫所城站;三、山川,见于史籍的山川,逐条开载;四、国俗,凡习俗、政教
满洲污史
书名。封面题名《满清宫廷遗臭史》。陈去病撰,署“有嫣血胤”。二集。暴露清廷腐败之革命宣传读物。卷上记满洲世系图表,卷下记宫廷轶闻。清光绪三十年(1904)守培书局印行。
满洲实录
书名。清官修。八卷。为满、汉、蒙三体文本,附插图八十七幅。详述满洲兴起始末、满族形成过程以及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的军国大事。与武皇帝实录同,汉译本文字有较大差异。成书年代不详,可能是天聪九年(1635)撰绘的太祖实录图的重写本。乾隆四十六年(1781)抄有二部,四十八
老满洲
即“佛满洲”。
伊彻满洲
满语,汉译新满洲。满语称新为伊彻、伊齐、义齐。旧满洲的对称。对努尔哈赤以后零星归附的东海各部,包括流居朝鲜的瓦尔喀,宁古塔东北、瑚尔哈河、松花江两岸的“三喀喇”(汉译“三姓”),以及索伦等部众补各旗披甲缺额者的称谓。入关后,又分作两部:一居宁古塔之东,编为库
中日满洲陆线办法合同暨烟台关东水线办法合同
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四日(1908.11.7)订于日本东京。系对《中日电约》有关条款议定具体实施办法。
满洲缺
清代文职官缺之一种。亦称满缺、满洲官缺。指额定由满人补任之官职。凡内外文官之缺分为六种:宗室缺、满洲缺、蒙古缺、汉军缺、内务府包衣缺、汉缺。满缺,专指为有满洲旗籍身份之官员所设额缺。京官除顺天府府尹、府丞、奉天府府丞,京府、京县官及司坊官无满洲缺外,大学士
满洲
①族名。满族自称。后金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正式下令改旧族名“诸申”(女真)为满洲。辛亥革命后通称满族。②地名。清末日俄帝国主义者入侵,假部族名为地名,称东三省为满洲,并有南满、北满之称。
讨满洲檄
篇名。章炳麟撰,以“军政府”名义发表。刊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民报》临时增刊《天讨》。历数清政府十四条大罪并檄告天下:军政府将奋起逐北,摧其巢穴,为中华种族请命。誓言当扫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实行民族民主革命。
佛满洲
满语,汉译旧满洲、陈满洲、老满洲。佛,满语“老”、“旧”之意。新满洲的对称。系指崇德以前,随努尔哈赤、皇太极起于建州、东海诸部和扈伦四部,编入旗籍者。入关后,凡入关前编入八旗满洲的均称此名。又有“贝国恩”(“户”的意思)与“布特哈”(“渔猎”的意思)之分。凡入
旧满洲
见“佛满洲”。
旧满洲档
又称满文老档。清官修编年体史书,现存最早的清代文献。主要以老满文书写而成,后期则新老满文兼用。起自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讫清崇德元年(1636),内缺天命七年后半和天聪七、八、九年部分。记载清入关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内容丰富翔实,多为《清实录》等史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简称满铁。日本在华铁路企业。“株式会社”即股份公司。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日皇下令设立,委员长为日军参谋总长儿玉源太郎(旋以陆军大臣寺内正毅继之)。次年春开业,以后藤新平男爵为首任总裁。本社设大连,支社设东京。开办时额定资本二亿日元。中国政府与人民原都有投资
中俄北满洲税关章程
清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907.7.8)互换。中国设满洲里、绥芬河两税关,铁路运货按三分减一纳税,俄国取得运货至边界百里内之车站免税的特权。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书名。清官修。八十卷。雍正十三年(1735)弘昼、鄂尔泰等奉敕撰,乾隆九年(1744)成书。分满、汉两种文本。内容包括八旗满洲各姓氏族的源流世系、初居地及归附年月。以姓氏分类,同姓者以本据地分类,各详其受氏之源及始居之地;同姓异居者以其地识之;赐姓者详其受赐之由。每一姓
八旗满洲
又称满洲八旗。清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地位优于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是八旗组织的主体。所属除满族成员外,满洲佐领下亦有少量蒙古、汉人,并单独编有蒙古佐领三十五个、半分佐领二个,朝鲜佐领六个,俄罗斯佐领、番子佐领各一个。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初置四旗,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