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浙江潮
杂志名。清光绪二十九年正月二十日(1903.2.17)在日本东京创刊。月刊。留日浙江同乡会主办,孙翼中、王嘉榘、蒋智由、蒋方震、马君武等编辑。以“发其雄心”、“养其气魄”,激发革命潮为宗旨。揭露帝国主义,呼号爱国救亡;抨击封建主义和改良派的“和平立宪”,主张“革命造反
浙江道
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设监察御史十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二人。在本道之外协管中军都督府,在京府军左、金吾左等十二卫,牧马千户所,及直隶庐州府并庐州、六安二卫。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初掌浙江道兼理云南道。乾隆十四年(17
浙江部
官署名。(1)明代户部十二属部之一。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原民部、度支部、金部、仓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领浙江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部下分设四科:民科、度支科、金科、仓科。并置照磨、检校各一人,掌管文书出入
浙江
即钱塘江,上游指今新安江。此水《庄子》作制河,《山海经》、《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作浙江,《汉书地理志》、《水经》作渐江水,制、浙、渐本系一声之转。《说文》以此水为渐水,别以“江水东至会稽山阴为浙江”。清人阮元以《说文》为据,著《浙江图考》,分浙
浙江中等工业学堂
学校名。清宣统三年(1911)浙江巡抚增韫在杭州设立。分设机械、机织、染色三科,并附艺徒班。另设浙江省立中等工业教员养成所,以培养工业学堂教师为目的,分金工、木工、机织、染色四班。1912年后改名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
浙江全省铁路有限公司
商办企业。由浙省京官黄绍箕等及本地士绅倡议,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创设,经商部奏准立案。举汤寿潜为总理,刘锦藻为副总理,筹办全省铁路,主张专招华股,专任华人主持工程。曾与江苏铁路公司一起发起斗争,废止中英苏杭甬铁路草合同,收回自办。并抵制邮传部向英国贷
浙江东道节度使
见“浙江东道”。
浙江禁烟官报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在杭州创刊。旬刊。浙江禁烟处主办。约于宣统二年(1910)停刊。
浙江西道节度使
见“浙江西道”。
浙江两级师范(範)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浙江巡抚张曾敭奏请以省城贡院旧址改建。次年冬招收优级、初级和体操专修科学生六百名。宣统元年(1909)春校舍落成,正式开学。经费每年计五万三千一百八十余元,学生除书籍费自备外,其余概免。优级分设史地、理化、博物、数学四科,学制三年,其
浙江四时潮候图
钱塘江全年四季昼、夜潮大小和时辰的潮汐表。北宋吕昌明编于至和三年(1056)。由春秋、夏、冬三个分表组成。为五代赞宁提出的“钱塘江潮候口诀”的进一步发展。收录于《淳祐临安志》、《咸淳临安志》、《海塘录》等书。元末宣昭在杭做官时,将此潮汐表刻石于钱塘江岸六和塔附近
浙江教育官报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十日(1908.8.6)在杭州创刊。初为月刊,从第二十二期起改五日刊。浙江学务公所主办。主要刊登学务章奏和文牍。宣统三年(1911)八月停刊,共出九十六期。
浙江法政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浙江清泰门内小米巷原有军装局改建而成。次年二月开学,经费每年四万余元,其中有法律本科二年级一班,政治本科一年级一班,法律专修科一、二、三年级各一班,政治经济专修科二年级一班,学生约二百二十名。后迁新民路。停办时名浙江省立法政专门
浙江求是书院
即“求是书院”。
浙江兴业银行
商办金融企业。浙江铁路公司发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开办,股本初为一百万元。总行设杭州,上海等地设分行。开办时即有发行钞票权。
浙江武备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浙江巡抚廖寿丰在杭州设立。任伍兰荪、联豫为总办,聘日本军官为总教习,挑选省内防营中年在二十五岁以下、略识文字、身体健壮的哨长、营书、勇丁入学学习,分正科与速成科两科。正科修业期限三年,课程有战术、兵器、地形、筑城、代数、三角、测
浙江同乡会
清末浙江学生社团。光绪二十八年十月(1902.11)成立于日本东京,设立调查、出版等部,以笃厚乡谊为宗旨。首批加入者为浙江籍留日学生百有一人。次年正月发刊《浙江潮》,宣传爱国救亡和地方自治。
浙江抗英战役
鸦片战争中战役之一。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军从厦门北犯定海。钦差大臣兼两江总督裕谦派兵五千人守定海。八月十七日(10.1)葛云飞等三总兵苦战牺牲,定海失陷。二十五日英军攻镇海外围,提督余步云不战而逃。次日总兵谢朝恩战死,裕谦投水殉国,镇海失陷。二十九日宁波陷落。
浙江机器局
官办军用企业。清光绪九年(1883)由浙江巡抚刘秉璋创设于杭州。规模不大,专事制造枪弹,不造枪械。十一年又将当地火药局并入。
浙江大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求是大学堂(前身为杭州求是书院)改名而成。次年又改称浙江高等学堂。三十一年扩充学额为二百名,分高等预备科和师范完全科;另设师范传习所,学额百四十名。辛亥革命后改称浙江高等学校。1928年后改名国立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