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河防提举司
官署名。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置,隶行都水监,秩从五品,掌巡视河道。
县尹兼河防官
官名。元置,《元史河渠志一》载:“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七月六日都水监言:‘运河二千余里,漕公私物货,为利甚大。自兵兴以来,失于修治。……’部议以滨河州县佐贰之官兼河防事,于各地分巡视,如有阙破,即率众修治,……都省准议”。
总治河防使
官名。元置,《元史贾鲁传》载:“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命贾鲁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
至正河防记
书名。元欧阳玄著。是书总结了至正十一年(1351)贾鲁自至正四年以来治黄河决口的方法和经验,施工的要点是疏、浚、塞三法并举。先整治旧河道、修复堤防以便恢复故道,疏浚减水河以便分流,又于口门筑坝三重,挑溜归故;最后采用二十七艘大船,同时凿沉为坝(石船堤)的办法,抢险
河防疏略
书名。清朱之锡撰。二十卷。著者为康熙时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总督河道,是书即其有关治河的奏稿。
河防通议
宋、金、元三代治理黄河工程的重要文献。北宋庆历八年(1048)提举商胡埽沈立,“采摭大河事迹,古今利病,为书曰《河防通议》,治河者悉守为法”(《宋史沈立传》)。《宋史艺文志》作一卷。金都水监编有另一部《河防通议》。二书久已散佚,现存本则系元赡思(清改作沙克什,一作
河防一览
书名。明潘季驯著。十四卷。十六世纪后期治黄通运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择要阐述黄河演变的历史(《河源考》、《历代河决考》)和前人治理黄运的议论和经验(《古今稽证》)。通过对时人各种治河议论的辨解,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这一著名的治河方针(《河议辩惑》)。对黄运沿
河防口长城
河防口长城的词语属性 拼音h fng ku chng chng拼音字母he fang kou chang cheng拼音首字母hfkcc 河防口长城的百科含义 河防口长城,坐落于北京市怀柔区 怀北镇河防口村北。据史料记载,此段长城是明代在北齐长城 基础上修建,关隘设计严谨,敌台密集,工艺精细。该关所在地,
保卫河防作战
保卫河防作战的词语属性 拼音bo wi h fng zu zhn拼音字母bao wei he fang zuo zhan拼音首字母bwhfzz 保卫河防作战的百科含义 1938年3月至1940年10月,中国八路军留守兵团和八路军第120师部队防御日本侵华日军在陕甘宁边区府谷至宜川黄河防线历次进攻的作战。共进行大小战斗百
河防口
河防口的词语属性 拼音h fng ku拼音字母he fang kou拼音首字母hfk 河防口的词语解释河防口[ h fng ku ] 在北京市北部,怀柔区城关镇北15公里。
河防通议
河防通议的词语属性 拼音h fng tng y拼音字母he fang tong yi拼音首字母hfty 河防通议的百科含义 《河防通议》是宋金元三代治理黄河的工程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施工实践中应用了300多年。 原著者沈立,在宋庆历八年(1048),搜集治河史迹,古今利弊,撰著《河防通议》。原
河防口村
河防口村的词语属性 拼音h fng ku cn拼音字母he fang kou cun拼音首字母hfkc 河防口村的百科含义 河防口村,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河防口村地处怀柔区、紧挨东庄村、椴树岭村、龙各庄村、峪道河村,人勤物丰,空气好,山清水秀,气候宜人。2019年9月24日,河防口村(河防口
河防一览
河防一览的词语属性 拼音h fng y ln拼音字母he fang yi lan拼音首字母hfyl 河防一览的百科含义 《河防—览》 为古代著名河工专著之一。明代河专家潘季驯的代表作,成书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全书共14卷,约28万字,记录了了潘季驯治理黄河、准河、运河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措施
河防
河防的词语属性 拼音h fng拼音字母he fang拼音首字母hf 河防的词语解释河防[ h fng ] 1.防止河流水患的工作,特指黄河的河防:~工程。 2.指黄河的军事防御:~部队。~主力。 河防的百科含义 多义词,1. 古时 黄河 常泛滥成灾,历朝设置机关防御水患,称为“河防”。2.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