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河南
河南尹
官名。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置,为京都雒阳所在河南郡长官,设一员,二千石; 有丞一员,为其副贰。主掌京都事务,春行属县,劝农桑,振乏绝; 秋冬案讯囚徒,平其罪法; 岁终遣吏上计;并举孝廉,典禁兵。三国魏都洛阳,沿置一员,三品。西晋都洛阳,仍置为河南郡长官,一员
河南少尹
官名。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洛州为河南府,置二员为佐官,从四品下,掌贰府州之事,岁终则更次入计。天宝元年(741)改名东都少尹。宋朝不常置,北宋前期为从四品下。
河南府尹
官名。即河南尹。官名。北宋以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并为陪都。各置牧,尹,少尹,判官,推官,司录参军,及户曹、法曹、士曹参军,左右军巡使、判官,文学、助教。尹以下掌同开封府,尹阙则置知府事一人,以郎中以上官员充任,二品以上则称判府;通判一人,以朝
江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机构,世祖至元二十九年 (1292) 由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改立,置司于汴梁 (今河南开封),监制汴梁、河南府路等地,为内八道监司之一,直隶御史台。
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
官署名。元置,为地方军事机构。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以四万户奥鲁赤改为蒙古都万户府。大德七年后改为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秩正三品。后定置都万户一人,秩正三品,副都万户一人,秩从三品;经历一人,秩从七品,知事一人,提控案牍一人,俱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
巡视山东、河南工务御史
专差御史名。清雍正间置,员额一人。后省。
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机构。由提刑按察司改名。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改为江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参见“肃政廉访司”。
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机构。设于世祖至元六年(1269),置司彰德路(今河南安阳),监治顺天、真定、顺德、洛滋、彰德、卫辉、怀孟、南京等路,设使、副使等。十五年,移司于汴梁路 (今河南开封),又称南京按察司。二十四年,迁司于南阳府(今河南南阳)。二十七年,又迁司于许州(今
河南令
官名。唐制为赤县令之一,参见“赤县令(1)”。
河南将军
杂号将军名,汉置,掌帅兵征战。《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南安严侯宣虎,以河南将军汉王三年降晋阳,以重将破臧荼,侯,九百户。”
河南大尹
官名,即河南郡太守,掌治其郡。王莽置大尹,职如太守。见《汉书王莽传》。
河南官报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年(1904)冬于河南开封创刊。五日刊。豫抚陈夔龙主办,专为抚署传达公文法令而设。逢五、十发行。宣统三年五月(1911.6)改周刊。1912年更名《河南公报》,刊期不定。
河南通志
书名。清田文镜等监修,孙灏、顾栋高等编纂。八十卷。雍正间成书。该省志创自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郭守愚纂修本,粗具崖略。顺治十七年(1660)贾汉复等又续修。是书据旧制内容,多有增补,考古证今,体例颇为完整。有雍正十三年(1735)、道光六年(1826)、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
河南起义
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河南革命党人拟运动新军第二十九混成协协统应龙翔反正,夺取开封。因应被软禁,计划流产。革命党人遂赴外县联络秘密会社和农民武装,分兵三路,会攻开封,不克。十月中革命党人联络开封城中军、警、学生和部分市民,并约豫东仁义会众,准备内应外
河南道
①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为首道,分理都察院事,独专诸内外考察。设监察御史十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二人。在本道外协管礼部、都察院、翰林院等部院衙门,司礼、尚膳、尚宝、直殿等内府衙门,在京羽林左等六卫,及两淮盐运司,泰州
河南记
书名。唐薛图存(一作薛国存)撰。一卷,一作二卷。记述宪宗时平定李师道叛乱经过。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河南尹
官名。东汉建武十五年(39)置,为京都雒阳所在河南郡长官,设一员,二千石;有丞一员,为其副贰。主掌京都事务,春行属县,劝农桑,振乏绝;秋冬案讯囚徒,平其罪法;岁终遣吏上计;并举孝廉,典禁兵。三国魏都洛阳,沿置一员,三品。西晋都洛阳,仍置为河南郡长官,一员,三品。北
沙河南堤
河堤名。在今河北鸡泽一带。唐永徽五年(654)筑,以防沙河漫溢。
江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
官署名。元代地方监察机构。直属御史台的内八道监司之一。至元二十九年(1292)改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置,治汴梁,监汴梁、河南府路。
河南
①地区名。指黄河以南地。(1)战国韩魏两国的河南,指今河南洛阳市一带。(2)《尔雅释地》、《周礼职方》:“河南曰豫州”。指今河南省一带。(3)秦汉时代称今内蒙古河套以南为河南。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大将蒙恬取河南,即此。(4)南北朝时吐谷浑据有今青海省黄河以南地区,宋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