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汉书
古代防疫:[隔离]最早见于《汉书》
在传统史籍中,对流行病的记载比比皆是,所用的名称有疫、疾疫、疠等。 中国历史的破坏力的确非同一般。 从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具体原因看,疫灾的发生往往与其他灾害相伴而生。一般而言,大灾之后,人畜大量死亡,如果尸体得不到及时处理,细菌和病毒便会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疫
南汉书
书名。清梁廷枏著。十八卷。成于道光九年(1829)。纪传体(无志表)五代南汉国史。本纪及列传前均有史论,后附《南汉书考异》十八卷、《南汉文字略》四卷、《南汉丛录》二卷,四书合刊,称《南汉丛书》。是书广辑正史、方志、说部、金石等近百种资料,钩稽异同,于南汉国军政事迹
汉书注校补
书名。清周寿昌撰,门人王先谦、瞿鸿、黄国瑾、朱一新等参校。五十六卷。作者研习两《汉书》四年,于书眉间批注无隙,其内容有版本字句之校勘,文字之诠释,史事之考订。经整理后刊行,是对《汉书注》的校补。对其中注释疏误处,近人杨树达在《汉书窥管》中多
汉书人表考
书名。一名《汉书古今人表考》。清梁玉绳撰。九卷。玉绳以《汉书古今人表》屡经传写,标置讹误,时代乖违,乃搜采群书,加以考订,撰成是书。附载别称,并详注出处,以资查考。又各系以按语,加以判断。
南汉书考异
见“南汉书”。
两汉书辨疑
书名。清钱大昭撰。四十二卷。其中《汉书辨疑》二十二卷,《后汉书辨疑》(纪、传)十一卷,《续汉书辨疑》(八志)九卷。大昭精于《说文》,深通古训,曾谓注史与注经不同,注经以明理为宗,注史以达事为主。他不满于服虔、应劭的《汉书》注及裴骃、徐广的《史记》注,认为仅局限
汉书注
书名。唐颜师古撰。班固《汉书》撰成后,历代学者相继为之注解音义。贞观中,师古为《汉书》作注,博采班昭以下三十七家音义,删繁补略,裁以己说。对唐以前诸家音义能评较其是非,解说史文亦多有可取,实为阅读班书之重要参考资料。但亦有考辨粗疏、因袭旧说之误;解说史文语
补续汉书艺文志
书名。清钱大昭撰。不分卷。司马彪《续汉书》八志缺艺文,大昭乃摘采范晔《后汉书》所载,及书之存于当时,或引证于古书,著录于别史与藏书家所录东汉一代著述,辑为是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易、书、春秋、诗、礼、国史、典章、刑法、文集、别集等十八类。收入《二十五史
季汉书
书名。明谢陛撰。六十卷。陈寿作《三国志》,以魏为正统,司马光《资治通鉴》仍之。迨朱熹撰《纲目》,始黜魏尊蜀。陛遵照《纲目》义例,尊蜀汉为正统,以吴、魏为僭窃,取《三国志》进行改修。自献帝迄少帝,为本纪三卷,以汉室诸臣为内传;以魏、吴之君为世家,诸臣为外传;以
前汉书食货志注
书名。清刘光蕡撰。二卷。刘氏重视食货志在史书中之重要地位,寓论于注。注井田之法,谓《周礼》井邑邱甸是治野法,比旅族党是治邑法。又云论文之优劣,《食货志》虽不如《史记平准书》,但内容详整,次第分明,且有先王遗法,在资料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故宜舍彼取此。
前汉书艺文志注
书名。清刘光蕡撰。一卷。主要为《前汉书艺文志》作考辨与疏释,着重于各家各派学术渊源的条贯,书籍流传的考辨,其内容多为对该书“论”的阐发、考释、纠误等。
前汉书注考证
书名。清何若瑶撰。一卷,约八十条。意在考证《汉书》旧注,凡属正确者为之疏通证明,谬误者则加以纠驳。其所取证,以本书为多,如以楚元王证鲁元公主之元当为谥号,纠正服虔及颜师古训长之说。编次不尽依《汉书》次序,不便查考。有光绪二十年(1894)广雅书局刊本。
续后(後)汉书
书名。(1)南宋萧常撰。四十七卷。纪传体三国史。其书体例与陈寿《三国志》不同,以蜀汉为正统。起昭烈帝刘备章武元年(221),迄后主刘禅炎兴元年(263)。计帝纪二卷,年表二卷,列传十八卷,吴载记十一卷,魏载记九卷。又别为音义四卷,义例一卷。常既以蜀续汉统,故名为《续后
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
书名。清陈澧撰。七卷。据《汉书地理志》,兼考众家之说,参证康熙、乾隆两朝内府地图,历三年作成。依次叙汉时西北、东北诸水道、黄河水系、长江水系、郁水系及西南诸水道。以今释古,著其源委,加注以申己见。每卷均附图说,简明扼要,今地与汉地异名者,特注明今名。末附对
汉书西域传补注
书名。清徐松撰。二卷。嘉庆十六年(1811)徐氏谪戍伊犁,亲历天山南北路调查山川道里风土,稽采各家有关记述,就《汉书西域传》所载葱岭东西史地,考证新疆历史地理变迁,为之补注。为新疆地方史著作。所征各家记载,亦颇补唐颜师古《汉书注》有关部分之未及。
汉书地理志校本
书名。清汪远孙撰。二卷。《汉书》创为《地理志》,上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止于平帝元始二年(2)。后世言地理者悉祖之。但传写错失,方俗语言音讹,问题颇多。汪氏校正其字句,且引征资料为之注释。未及定稿而卒,由陈奂修整成书。版本据明汪文盛本
汉书地理志稽疑
书名。清全祖望撰。六卷。秦置三十六郡,实即后世郡国之祖,但言之颇略,且多舛误,自来言三十六郡者无不辗转错出。祖望乃参取颠末,加以审正,撰成是书,于秦三十六郡及汉郡国增置始末辨之甚详。初只有写本,故其门人所作年谱不载。至嘉庆间始得刊布。
汉书艺文志条理
书名。清姚振宗撰。八卷。姚氏吸收颜氏集注及王先谦考证等研究成果,对《汉书艺文志》所列书目皆作补注,包括撰者始末、本书源流。每书目大抵加按语,说明原书部次条理,征引取裁原委、注释诸家考辨等。卷首《叙录》一卷,引按兼有,叙述学术源流和目录学史,颇得要领。收入《
汉书地理志补校
书名。近人杨守敬撰。二卷。校《汉书地理志》者颇多,如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成绩虽大,但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钱坫《新斠注地理志》中的重要考证都未能征引。其后,又有陈澧《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汪士铎《汉志释地略》等重要成果,也需补入。杨氏意在补《汉书
汉书艺文志拾补
书名。清姚振宗撰。六卷。主要拾补《汉书艺文志》所不著录者,如应劭《风俗通义氏族篇》、诸氏姓书、汲冢竹书、谶纬之书、王莽之书、私家撰述之诗赋、杂文别有所本者,及《通志艺文略》以后诸家簿录所载诸家书中突出于汉人者。体例一仍汉志旧例,以六略分类,共计三十三种二百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