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水经注王校本
书名。王国维校。王氏所校《水经注》有二部,一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武英殿聚珍版为校录底本,共十二册(内缺第七册),现藏北京图书馆;一以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朱谋㙔《水经注笺》为校录底本,共十二册,现藏长春吉林大学图书馆。王氏先据残宋本、永乐大典本、全祖望校本《
水经注疏
书名。清杨守敬、熊会贞合著。四十卷。汇集明清以来研究《水经注》的诸方面成果,为郦学总结性著作。凡郦氏所征引故实,皆注明出典;于郦氏所叙水道,皆详其迁流,并于全祖望、赵一清、戴震诸家的校释,多有订正。初稿完成于光绪三十年(1904)。以篇幅庞大,刊行不易,曾先刊印
水经注释
书名。清赵一清撰。乾隆十九年(1754)成书,五十一年刊行。全书共三部分:一、《水经注释》四十卷。其经注本文以明朱谋㙔《水经注笺》为基础,参校全祖望五校本及其他版本,博采旧籍及前人考订,详为补充阐释。经与全祖望反复商讨,发现在旧本中经、注混淆五百余处,逐一
水经注笺
书名。为《水经注》作注的第一部著作。明朱谋埠撰。四十卷。万历四十三年(1615)刊。此书以吴琯校刻本《水经注》为底本,并参校黄省曾校刻本及当时尚流传的抄宋本和其他版本,兼采谢兆申、孙汝澄等人的校勘按语。然笺注考订、征引文献,相对粗疏;对经注混淆,部分有所订正。为
水经注图
书名。清杨守敬、熊会贞编绘。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无图说,清初黄仪据郦注绘成地图,后失传。咸丰年间,汪士铎复绘《水经注图》,其方法粗陋,无古今对照,地理方位亦有错误。杨氏于光绪三十年(1904)在完成《水经注疏》初稿同时,绘制此图,次年刊印。该图以胡林翼《大清
水经注
书名。北魏郦道元著。四十卷。其文二十倍于《水经》,内容丰富,体例严谨,所记河流,除《水经》记载的干流一百三十七条外,又引及支流一千二百五十二条。详细地记载了河流所经地区的山陵、原隰、城邑、关津的地理情况、建置沿革和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是六世纪
水经注西南诸水考
书名。清陈澧撰。三卷。北魏郦道元身居北方,其注《水经》于北方诸水大致精确,而于西南诸水多舛误。此书参稽《汉书地理志》等书,对青衣水、若水、沫水、存水、温水、淹水、泿水和叶榆河诸水道详加考核,并证以今之水道,对郦道元《水经注》中有关西南诸水注文,有所补正。
水经注图及附录
书名。清汪士铎撰。二卷。汪氏据赵清常本《水经注》,进行疏栉,释以今地,并搜集史书、文集中有可附属连缀者为之补辑,于山川阨塞陂池水利资料尤详,成稿后遗失。后于安徽绩溪授馆之暇,复补是书,绘有《古大河清河入海图》、《东汉大河漯沁入海图》等四十二图,均有说明。末
合校水经注
书名。清王先谦撰。四十卷。以武英殿本和朱谋、赵一清两本相同的,列为正文;再用双行夹注列不同的于文下。并采赵一清例,析出注中的注,以清眉目。各家的校正,如殿本的按语、朱谋的笺注、赵一清的刊误,以及孙星衍、卢文弨、董祐城、丁履恒、谢钟英诸家的说
水经注疏
水经注疏的词语属性 拼音shu jng zh sh拼音字母shui jing zhu shu拼音首字母sjzs 水经注疏的百科含义 水经注疏为书名。《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作者杨守敬,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陆城镇人,清末民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
水经注
水经注的词语属性 拼音shu jng zh拼音字母shui jing zhu拼音首字母sjz 水经注的词语解释水经注[ shu jng zh ] 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北魏郦道元著。此书名为给《水经》作注释,实则以《水经》为纲,作了二十倍于原书的补充。作者曾遍游中国北方地区,对各地水道经过实地调查而写
水经注疏
水经注疏的词语属性 拼音shu jng zh sh拼音字母shui jing zhu shu拼音首字母sjzs 水经注疏的百科含义 水经注疏为书名。《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作者杨守敬,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陆城镇人,清末民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