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水丞
平水丞
官名。南朝梁、陈置。平水署次官。参见“平水令”。
左都水丞
官名。西汉置,属左冯翊,为左都水长副贰,掌水利事务。官名,汉置,属左冯翊,佐左都水长掌池沼灌溉、保护河渠等。
都水丞
官名。秦、汉为都水长副贰,西汉太常、治粟内史、水衡都尉、主爵都尉等署皆置。隋初为都水台次官,员二人,正八品上。文帝仁寿元年(601)改台为监,历代沿置,故亦称“都水监丞”。炀帝大业五年(609) 以后增置少监(少令)为都水监次官,丞降为佐贰官,品秩升为从七品。唐朝不置
右都水丞
官名。西汉置,属右扶风,为右都水长副贰,员一人,协掌内史右地水利事务。官名,掌佐右都水长行施职事。参看“右都水长”条。
长水丞
官名,汉置,为长水校尉属官,佐校尉掌文书等,秩六百石。《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凡八校尉,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马。”
南外都水丞
官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置,为南外都水丞司长官。哲宗元祐五年(1090),令以三年为一任。徽宗宣和三年(1121)罢。南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复置,于应天府置司。十年,都水事归工部,遂罢。
南外都水丞司
见“南外都水丞”。官署名。宋置,见“都水外监”。
北外都水丞司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置,设北外都水丞为长官。徽宗宣和三年 (1121)罢。南宋高宗绍兴九年 (1139) 复置于东京 (今河南开封),十年,罢归工部。官署名。宋置,见“都水外监”。
北外都水丞
官名。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置,员一人,隶都水监,掌北外都水丞司之事。哲宗元祐五年 (1090),定三年为一任。元符三年 (1100)罢,其事归漕臣。徽宗重和元年 (1118) 复置,宣和三年 (1121) 再罢。南宋高宗绍兴九年 (1139) 复置于东京,十年,都水事归工部,遂罢。
外都水丞
官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南、北外都水丞司各置,为本司长官,分治河事。徽宗宣和三年(1121)罢。南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复置,南、北外都水丞司各一员。十年,以都水事归工部,遂废。
都水丞
官名。秦、汉为都水长副贰,西汉太常、治粟内史、水衡都尉、主爵都尉等署皆置。隋初为都水台次官,员二人,正八品上。仁寿元年(601)改台为监,历代沿置,故亦称都水监丞。大业五年(609)后增少监(少令)为都水监次官,丞降为佐贰官,品秩升为从七品。唐不置少监,复以丞为都水监
外都水丞
官名。北宋元丰改制后,南、北外都水丞司各置,为本司长官,分治河事。宣和三年(1121)罢。南宋绍兴九年(1139)复置,南、北外都水丞司各一员。十年,以都水事归工部,遂废。
南外都水丞司
见“都水外监”。
北外都水丞司
见“都水外监”。
北外都水丞
官名。北宋元丰改制置,员一人,隶都水监。掌北外都水丞司之事。元祐五年(1090),定为三年一任。元符三年(1100)罢,其事归漕臣。重和元年(1118)复置,宣和三年(1121)再罢。南宋绍兴九年(1139)复置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十年,都水事归工部,遂罢。
水丞
水丞的词语属性 拼音shu chng拼音字母shui cheng拼音首字母sc 水丞的词语解释水丞[ shu chng ] 一种器皿。用来盛装磨墨用的水。亦称砚滴。 水丞的详细含义 见“水中丞”。汉代郡县属官名。王国维《观堂集林齐鲁封泥集存序》:“郡县属官如水丞、平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