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死灰
《寂若死灰》来历意思解释
述补 寂静得如同燃烧后的灰烬一样。形容心情平静,没有杂念。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37:“志心者,始终运意,行坐动形,~,同于枯木,灭诸想念,唯一而已。”△多用于描写环境宁静或人的平静心情。→悄然无声 ↔人声鼎沸
《色若死灰》来历意思解释
色:脸色。面色惨白如死灰。形容惊恐失常的情貌。《庄子.盗跖》:“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主谓 色,脸色。脸色苍白如同死灰一般。形容惊恐失常神色。《庄子盗跖》:“目茫然无见,~。据轼低头,不能出气。”△贬义。用于脸部表情变化。→面如土色 面
《死灰燃》来历意思解释
同“死灰复燃”。宋 宋祁《将还都寄献臣》诗:“生意不随枯树尽,危心重伴死灰燃。”
《死灰槁木》来历意思解释
同“槁木死灰”。宋 苏轼《观妙堂记》:“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无有喧争,嗒然其中,死灰槁木,以异而同。”见“槁木死灰”。宋苏轼《观妙堂记》:“沉寂湛然,无有喧争,嗒然其中,~,以异而同。”
《死灰屡遭溺》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死灰复燃”。喻失势者一再受打击或挫折。李详《赠南清河王寿萱》诗:“死灰安国屡遭溺,斗极赵壹怜新收。”
《未死灰》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心存欲望。唐贯休《到蜀与郑中臣相遇》诗: “深隐犹为未死灰,远寻知己遇三台。” 参见:○槁木死灰
《武阳死灰》来历意思解释
《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献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燕丹子》卷下:“武阳为副,荆轲入秦,不择日而发……秦王喜。百官陪
《朽木死灰》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精神颓丧,毫无生气。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 “小官已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 ” 参见:○槁木死灰见“槁木死灰”。元石君宝《曲江池》4折:“小官已为~,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
《死灰2》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失势之人。唐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小人胡不仁,谗我成死灰。” 参见:○死灰复燃
《死灰1》来历意思解释
①形容心情枯寂。唐骆宾王《和孙长史秋日卧病》诗: “怅寺欣怀土,居然欲死灰。” ②比喻诗文呆板。唐司空图《诗品精神》: “生气远出,不著死灰。” 参见:○槁木死灰
《死灰复然》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死灰,烧余的灰烬。《史记.韩长孺列传》:“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亦作“死灰复燃”。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复
《死灰腾焰》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唐方干《谢王大夫奏表》诗: “死灰到底翻腾焰,朽骨随头却长肥。”参见:○死灰复燃
《死灰更燃》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衰而复盛。《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 “倘神力可挽,使复盆回照,死灰更燃,从此再生之年,皆贤夫妇所赐也。” 参见:○死灰复燃
《溺死灰》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死灰复燃”。喻打击失势者。宋 陈师道《次韵无斁偶作》之二:“会有哀笼鸟,宁须溺死灰。”
《死灰复燎》来历意思解释
同“死灰复燃”。清 遯庐《童子军.逼狱》:“这个使不得,若非斩草除根,全消祸种,定要死灰复燎,自惹飞灾。”见“死灰复燃”。清遯庐《童子军逼狱》:“这个使不得,若非斩草除根,全消祸种,定要~,自惹飞灾。”
《死灰再燃》来历意思解释
同“死灰复燃”。宋 苏辙《谢复官表》之一:“时雨既至,靡物不蒙。遂使死灰再燃,朽骨重肉。”
《死灰不然》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死灰复燃”。喻失势者不可能再起。然,“燃”的古字。南朝 梁 何逊《仰从兄兴宁寘南》诗:“死灰终不然,长岑且未归。”严复《论中国分党》:“幻气游魄,幸逃法外;死灰不然,盖已无疑。”
《枯木死灰》来历意思解释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以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郭象注:“槁木死灰,言其寂寞无情耳。”槁:即古“枯”字。形如枯木,心如死灰。后因以“枯木死灰”形容对世事冷寞处之,不为外物所动,也比喻对世上的一切都悲观失望。宋.无名氏《宣和画谱.道释二》:“大抵释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