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武备库使
官名。五代后梁置,掌兵器库藏之事。
武备监
元朝官署名。秩正四品,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由军器监改置,隶卫尉院。二十一年,改武备寺。官署名。元代至元二十年改军器监为武备监,秩正四品,属卫尉院,掌缮治兵器,兼管受给。至于二十年,改称武备寺。见《元史百官六武备寺》。
武备院兼管事务大臣
见“武备院兼管大臣”。
武备院兼管大臣
官名。又称“武备院兼管事务大臣”。清朝内务府武备院之主管官。乾隆十四年(1749)设,由皇帝特简,无定员。总掌制造、收贮御用军械、装备及宫中陈设器物诸事。
武备院郎中
官名。清朝内务府武备院之属官。康熙二十一年(1682)设,额一人,正五品。掌本院题奏事件、核销钱粮、总理四库、收发文件诸事。
武备院卿
官名。清朝内务府武备院之长官。顺治十八年(1661)改兵仗局为武备院,由兼管大臣及三旗侍卫管理院事。康熙十六年(1677),以职掌事务侍卫一人掌院印。雍正六年(1728),改职掌事务侍卫为三品卿。乾隆十四年(1749)定卿额二人,由侍卫补授一人,由内务府司官补授一人。掌综理南鞍库
武备院
官署名。①清朝内务府所辖三院之一。与上驷院、奉宸苑合称“内三院。顺治十八年(1661),改兵仗局设。掌陈设御用兵仗、修造器械及本院官员奖惩、俸饷诸事。置兼管事务大臣,无定员。另设卿二人,郎中一人,主事二人。下设南鞍、北鞍、甲、毡四库,各署员外郎二人,库掌二人。②
武备寺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由武备监改置,与卫尉院并立。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升武备院。武宗至大四年(1311)复为寺。掌兵器制造、收储、给发。置卿四员,正三品;同判六员,从三品; 少卿四员,从四品; 丞四员,从五品; 经历、知事各一员,照磨兼提控案
武备寺丞
官名。元置,秩从五品,员额四人,为武备寺的佐官。
武备寺少卿
官名。元置,秩从四品,员额四人,为武备寺的佐官。
同判武备寺
官名。元置,秩从三品,员额六人,为武备寺的副长官。
武备将军
武官名。北齐设置,用以褒赏勋庸,秩从八品下。
武备寺卿
官名。元置,为武备寺长官,正三品,掌制造修理储藏武器,兼管受给,其佐官有同判六员,从三品;少卿四员,从四品;丞四员,从五品;还有经历、主事等官。见《元史百官六武备寺》。官名。元置,秩正三品,员额四人,为武备寺的长官。
福建武备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闽浙总督许应骙在福州开办。孙道仁任总办,收考本省及外省官绅子弟入学学习。分正科班与速成班,每班限额六十名。正科班修业三年,教授普通军事学;速成班修业一年,教授简略军事学。三十二年十一月,改为福建陆军小学堂。
北洋速成武备学堂
学校名。又称陆军武备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设立。隶北洋军政司教练处。冯国璋以教练处总办兼总办。先招收学生二百名。后每年招一百名,学制二年。设置步、马、炮、工、辎重各科,另设师范班、经理班、军械班、日文班、英文班、法文
湖北武备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二年九月(1896.10),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设立。以仿照西法造就新式军事将领为宗旨。凡文武举贡生员,及文监生、文武候补选员弁,以及官绅世家子,无论本省、外省皆准报考,经严格考试,从中选拔文理明通、身体强健者入学肄业。学制三年。道员蔡锡勇任总办
直隶武备学堂
即“新建陆军行营武备学堂”。
四川武备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署理四川总督恭寿在成都昭忠祠试办,规模简陋不堪实用。二十八年,四川总督岑春煊另行选址筹建,次年开办。罗宗岭等任总办,朱光忠等为提调,聘日本军官任总教习。分速成、本课、次课三科。速成科修业一年;本课科三年;次课科二年后再升入本课科,
武备寺
官署名。元代置,掌兵器制造及其收储、给发。至元五年(1268)始置军器监。二十年,改为武备监,隶于卫尉院;二十二年,分立,改称武备寺。大德十一年(1307)升武备院,至大四年(1311)复为寺。秩正三品,设卿、同判、少卿、丞等官。所辖有各兵器库、各处军器人匠提举司或军器局,
武备院
①见“武备寺”。②清代内务府所辖三院之一。初名鞍楼,顺治十一年(1654)改用明代旧名兵仗局,十八年始改为武备院。与上驷院、奉宸苑合称内三院。掌陈设御用兵仗、修造器械及本院官员奖惩、俸饷诸事。置兼管事务大臣,无定员。另设卿二人,郎中一人,主事二人,库掌二人。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