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检讨
实录院检讨
官名。南宋实录院置,以秘书省官或他官兼任,掌修实录。参见“实录院”。
检讨
官名。唐朝始置。集贤院有知检讨官。宋朝崇文院、史馆均置,以他官兼任,掌修国史。北宋末年讲议司、南宋初年修政局亦置。明清为翰林院史官,位次于编修,从七品。掌撰述记载,修纂国史。一般由三甲进士留馆者充任,无定员。清宣统元年(1909)改从五品。官名。掌修国史,位次编
集贤院知检讨官
官名。唐置,属集贤院,以学士充任,掌修史之事。
史馆检讨
官名。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始置,以他官兼任,掌编纂史籍。供职期满,外补则落职,代归可复授。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随三馆罢。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复置。官名。宋于史馆置检讨,掌修纂国史,以京官以上充任。
礼院检讨官
官名。唐朝太常礼院置,一员,德宗贞元七年 (791) 停,九年复置,成为定制。
崇文院检讨
官名。北宋前期置,以京朝官兼任,职掌同史馆检讨。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参见“史馆检讨”。官名。掌修国史,以京朝官充任。
太常寺检讨
官名。金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置,员额二人,从九品,掌检讨典礼。以品官子孙及终场举人,同国史院汉人书写例,试补。
礼院检讨
官名。唐置,属太常寺的礼院,掌检讨礼仪。
国史院检讨
见“国史院”。
修政局检讨官
官名。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置,掌讨论内外政事,数月后罢。
检讨官
官名。宋朝讲议司、修政局、实录院皆置,在本部门负责检验故事,进行研究。
史馆检讨
官名。北宋淳化二年(991)始置,以他官兼任,掌编纂史籍。任职期满,外补则落职,代归可复授。元丰改制,随三馆罢。南宋绍兴四年(1134)复置。
检讨官
见“检讨”。
检讨
官名。唐始置,集贤院有知检讨官。宋代崇文院、国史院、实录院均置,掌修国史。北宋末讲议司、南宋初修政局亦置。金国史院、元翰林兼国史院称检阅。明代于翰林院史官置,位次于编修,从七品,与修撰、编修共掌修国史,兼纂修、著述等事。亦与修撰、编修充任经筵展卷官,乡试充
工作检讨
工作检讨的词语属性 拼音gng zu jin to拼音字母gong zuo jian tao拼音首字母gzjt 工作检讨的百科含义 《工作检讨》是1939年起在贵阳由中国国民党贵州省执行委员会出版印刷的刊物。
检讨报告
检讨报告的词语属性 拼音jin to bo go拼音字母jian tao bao gao拼音首字母jtbg 检讨报告的百科含义 检讨报告是检查思想、工作、作风上所犯错误时使用的文书。目的是总结教训,以便把以后的工作搞得更好。
检讨
检讨的词语属性 拼音jin to拼音字母jian tao拼音首字母jt 检讨的词语解释检讨[ jin to ] 1.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作自我批评。 2.检查研究。 3.古代官名。掌修国史。唐、宋均曾设置,位次低于编修。明清有翰林院检讨。 检讨的百科含义 检讨,一般指对自己的过错作出反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