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校尉
忠勇校尉
官名。金代武散官正八品上称忠勇校尉,元代为正七品升授之阶。见《金史百官一武散官》、《元史百官七武散官》。武散官名。金始置,秩正八品上。元沿置,升秩为正七品。
忠翊校尉
官名。金代武散官正八品下称忠翊校尉,元代为正七品初授之阶。见《金史百官一武散官》、《元史百官七武散官》。武散官名。金始置,秩正八品下。元沿置,升秩为正七品。
翊麾校尉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置为从七品上武散官。宋朝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官名。宋置,为武散官,从七品上。见《宋史职官九武散官》。
翊军校尉
官名。西晋置。《晋书武帝纪》太康元年(280): “六月丁丑,初置翊军校尉官。”唐彬自右将军征拜,地位与北军五校尉同,大驾出行时,与五校并行护驾,东晋初沿置,后罢。南朝宋置为“东宫三校”之一。武官名。晋置,《太平御览》卷二四二引王隐《晋书》说:“太康中伐吴还,欲
行督军校尉
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掌督将士作战。《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及与袁绍战于官渡,行督军校尉。”行督军校尉,位低于行督军将军。行,代行。
行厉锋校尉
官名,三国魏置,掌征伐或驻守。行,代行。《三国志魏书曹仁传》:“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
行司隶校尉
代行司隶校尉之职。《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司隶校尉,初置持节,率中都官徒一千二百人,督大奸猾。后罢其兵,掌率隶巡察。参看“司隶校尉”条。
破贼校尉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孙权置。领兵,随从征伐《三国志凌统传》: :(凌操)守永平长,平治山越,奸猾敛手,迁破贼校尉。”官名,东汉建安年间孙权置,掌领兵征伐。《三国志吴书凌统传》:“(统父凌操)守永平长,平治山越,奸猾敛手,迁破贼校尉。”
太子翊军校尉
官名。东宫侍从武官。南朝宋置,员七人,太子三校之一,隶太子左、右卫率。南齐、梁、陈沿置,员一人。梁七班,陈六品、秩千石。北魏亦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四品上,二十三年改为从五品。东宫武官名。见“太子三校尉”。
讨寇校尉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初曹操置,为领兵武职。见《三国志乐进传》。官名,东汉献帝年间曹操置,掌领兵作战,地位低于将军。《三国志魏书乐进传》:“从征张绣于安众,围吕布于下邳,破别将,击眭固于射犬,攻刘备于沛,皆破之,拜讨寇校尉。”
胡骑校尉
官名。汉武帝初置,为北军八校尉之一。秩二千石,有丞、司马。掌池阳胡骑,常任征伐。池阳,宫名,去长安五十里。东汉初沿置,后省并长水校尉。官名,汉置,为八校尉之一,掌池阳胡骑,俸二千石;西汉不常置,东汉省并于长水校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四》
进武校尉
宋朝无品武阶官名。位在从九品承信郎下、进义校尉上。武阶官名。宋政和中改三班差使为进武校尉,秩未入流。
振威校尉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置为从六品上武散官。宋朝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官名。唐代武散官从六品上称振威校尉。见《新唐书百官一兵部》。宋沿唐制,品级与唐同。见《宋史职官九武散官》。
司盐校尉
官名。三国蜀、吴置。主盐政。蜀兼理盐铁之利,领盐府,亦称盐府校尉。其属官有典曹都尉数员。吴治所在海盐 (今浙江海盐东北)。见《三国志王连传》、《孙休传》。官名,三国吴蜀皆置,设于出盐处。掌盐政。蜀的司盐校尉领盐府,兼掌盐铁之利。《三国志蜀书王连传》:“迁司盐
征西校尉
官名。东汉置。《后汉书 邓骘传》:“使征西校尉任尚、从事中郎司马钧与羌战,大败。”官名,汉置。校尉,是仅低于将军的武官,掌领兵屯卫或征伐。俸比二千石,下有司马等官。《后汉书孝安帝纪》:“先零种羌叛,断陇道,大为寇掠,遣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讨之。”
正议校尉
官名。东汉末孙策置。以张纮任之,与长史张昭并参谋议,地位很高,常一人随孙策征伐,一人主持留守事务。见《三国志张纮传》。官名,东汉末年孙策置,掌参谋议,或随军征伐,或主持留守事务。《三国志吴书张紘传》:“孙策创业,表为正议校尉,从讨丹杨。”注:“《吴书》曰:
材官校尉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 (220—226) 中置。主天下材木事,属少府。六品,秩比二千石。东晋哀帝时省少府,改属丹阳尹,孝武帝复置少府,仍属之。六品。东晋改名材官将军。官名。魏晋及其后设材官校尉,掌管工匠土木等事。参看《晋书职官志少府》和本书“材官”条。
平虏校尉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元年 (196)曹操置。为领兵武职,随军征伐。建安末牵招为之,将兵督青、徐州郡诸军事。官名,东汉献帝建安元年曹操置,为领兵武官,掌帅兵作战。《三国志魏书牵招传》:“事罢,还邺,拜平虏校尉,将兵督青、徐州郡诸军事。”
平羌校尉
官名。东晋南朝置。初,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因仇池氐杨氏称蕃于晋,拜杨初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雍州刺史、平羌校尉、仇池公。后遂为仇池氐杨氏专设,其统治者多兼之。
平吴校尉
官名。十六国前秦置。苻坚为伐江南而设,以强弩将军王显任之,统兵戍下邳。见《晋书苻坚载记上》。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