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来历
来历
【生卒】:?-133 字伯珍,来歙曾孙。少袭父爵,初为侍中,安帝时官迁太仆。曾因力保太子,反对废立而罢官。顺帝时官至大鸿胪。【生卒】:?—133【介绍】: 东汉南阳新野人,字伯珍。来歙孙。嗣征羌侯爵。母为明帝之女武安公主。安帝时累迁太仆。时太子废为济阴王,历要结光禄
来历
【生卒】:?—133【介绍】: 东汉南阳新野人,字伯珍。来歙孙。嗣征羌侯爵。母为明帝之女武安公主。安帝时累迁太仆。时太子废为济阴王,历要结光禄勋投讽等十余人,俱诣鸿都门证太子无过。帝使中常侍奉诏胁之。历独不去,免官。顺帝即位,拜车骑将军,官至大鸿胪。
《揆叙》来历意思解释
犹言总括 。汉赵岐《孟子题辞》: “包罗天地,揆叙万类。” ●《书舜典》: “曰: ‘若稽古帝,舜曰: 重华协于帝,濬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若: 顺。稽: 考。重、协: 均为合,相比之意。玄: 幽潜。百揆:古代总领国政的长
《葵丘》来历意思解释
代称征戍行役。唐王纬《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 “更怜羁旅客,从此罢葵丘。” 参见:○瓜代
《葵能卫足》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善于保护自己,日本森槐南《摸鱼儿》词: “葵能卫足休轻举, 此意寄鸿持赠。 ” ●《左传成公十七年》: “仲尼曰: ‘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知: 同 “智”。葵: 葵草。古人以之为蔬菜。卫足: 指葵草之叶可以为根须蔽阳。仲尼:即孔丘,春秋末年思想家
《窥其藩》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向别人学习且能得其精神。清全祖望《鲒埼享集外编阳曲傅先生事略》: “故先生之家学, 大河以北, 莫能窥其藩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西崑体》: “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唯义山一人而已。” 藩篱:比喻门户。宋代王安石晚年
《窥及肩墙》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学艺不精深。宋陆游《喜郑唐老相过》诗: “方挥却日戈,耻窥及肩墙。不见今六年,所得非复常。” 参见:○门墙
《况而愈下》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情况越来越坏。清许葭村《复陈宪章》: “五斗折腰之吏,古人耻而不为,弟更况而愈下,何足云贺。” 参见:○每况愈下
《狂歌客》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隐遁之人。唐陈子昂《度荆门望楚》诗: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参见:○楚狂
《匡围》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围困。清周亮工《王师将返闽围渐解射乌楼上示诸同事用生字》诗: “匡围解后死,玉貌重先生。 ” ●《韩非子难言》: “仲尼善说而匡围之。 ”另见《史记孔子世家》。说(shui ): 游说。孔子名丘,字仲尼。因不满鲁国执政者季桓子所为,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皆不
《匡汲宠辱》来历意思解释
谓居官时有升迁贬黜。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匡汲俄宠辱,卫霍竟哀荣。 ” ●《汉书匡衡传》: “建昭三年, (匡衡)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 又见《汲黯传》: 汲黯列于九卿,“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
《宽带》来历意思解释
犹言消瘦。南朝梁萧驎《咏袙腹》诗:“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 袙(pa) 腹: 裹肚,背心。参见:○带减围
《脍鲈归客》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思乡退隐之人。鲙: 通 “脍” 。宋史达祖《秋霁》词: “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鲙鲈江汉未归客。” 参见:○莼羹鲈脍
《脍莼》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家乡风味。清丘逢甲《三用前韵奉答人境庐主》诗: “自把千秋付杯酒,湖山无恙脍莼香。”参见:○莼羹鲈脍
《块垒浇胸》来历意思解释
谓借酒消愁。宋葛郯《念奴娇再和咏杜庵高君忻聚画屏》词: “闻道块磊浇胸,槎枒肝肺,动笔端风雨。” 垒: 亦作 “磊” 。参见:○酒浇磊块
《块垒》来历意思解释
比喻郁结在胸中的不平之气。清洪昇《长生殿权哄》: “一腔块垒怎生消,我待把他威风抹倒;谁知反分节钺添荣耀,这话靶教人嘲笑。” 参见:○酒浇磊块
《蒯彻舌》来历意思解释
借指能言善辩的本领。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 “我这夫人有些撇拗,嬷嬷,你须放出那蒯彻般舌来才好。”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蒯通,秦末齐辩士。曾说范阳令归降武臣,使武臣不战而下赵三十余城。又见《淮阴侯列传》: 蒯通两度说韩信据齐背汉自立,未被采纳。韩信被
《出关周史》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紫气东来”。指弃官出关、西赴流沙隐遁的老子。借指弃官归隐。周史,周代的史官,老子曾为周之守藏史、柱下史,故称。宋 刘克庄《水龙吟.丙辰生日》:“做取出关周史,莫做他、下山园 绮。”
《虞人箴》来历意思解释
《左传.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虞箴》如是,可不
《周南留滞》来历意思解释
《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指司马谈)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后因以“周南留滞”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唐 杜甫《寄韩谏议注》诗:“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亦用称羁旅他乡。唐 白居易《咏身》:“周南留滞称遗老,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