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本末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书名。一名《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南宋杨仲良撰。一百五十卷。仲良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叙北宋九朝史事,卷帙浩繁。乃为之分门编类,以成是书。计太祖七卷、太宗七卷、真宗十四卷、仁宗二十四卷、英宗四卷、神宗三十四卷、哲宗二十六卷、徽宗二十八卷、钦宗六卷。卷中
续通鉴纪事本末
书名。清李铭汉撰。一百十卷。李氏据毕沅《续资治通鉴》,分一百十事,采用纪事本末体撰为是书,以上续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刊本。
续明纪事本末
书名。清倪在田撰。十八卷。记载南明历史的纪事本末体史书。认为福王政权秕政颇多,故以兵事为纲,详于浙,略于闽。永历政权所据地区,湖南北、广东西、四川、黔滇各为一卷,叙其事实。仿《江南义师始末》例,集南渡抗清者史实,题为《东南殉节》。对李定国抗清事迹也记述较详
记(无锡)县城失守克复本末
书名。清施建烈原稿,刘继增编辑。四卷。按年月日记清军与太平军争夺无锡、金匮(今无锡)二城始末,兼及镇江、溧阳战事,并记有太平军在无锡实施之政策等,起咸丰三年(1853)止同治三年(1864)。收入《锡山掌故丛书》,有1918年无锡聚珍印本。
三藩纪事本末
书名。清杨陆荣撰。二十二卷。康熙五十六年(1717)成书。本书用纪事本末体记叙南明政权之兴亡。卷一以清代年号为纪年,按时间顺序,自顺治元年(1644)正月起始,记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政权、唐王朱聿键隆武政权、桂王朱由榔永历政权之始末,涉及南明三政权的政治、军事各项政策及
中法兵事本末
篇名。清罗惇曧撰。是文记述中法战争始末,言简意赅,堪称佳作。对马尾之役及其失败叙议尤为详尽;对在中法战争中李鸿章等人的误国行为,亦能直书不讳。初刊于1912年《庸言》一卷七、八两期。
中东战纪本末
书名。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与蔡尔康编。八卷。附人物画像、黄海战场图。辑有关中日甲午战争谕旨、奏疏、电报、公牍、条约等,并当时林、蔡所作论说、记事文章。光绪二十二年(1896)成书。由图书集成局刊行。因作者立于教会立场发论,加之所记史事失实,世人颇有批评。以后又辑成续
中日兵事本末
书名。清罗惇曧撰。记叙清同治元年(1862)后中日关系及日本侵略朝鲜,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等过程。并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斥责清政府腐败昏庸及其将帅的贪鄙无能;认为中日战争的结果加剧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全书文字
西巡大事本末记
书名。日本人吉田良太郎译,清八咏楼主人录。六卷。辑录义和团运动时期各报章所载谕折、函电、和约、记事等而成。分别叙述义和团围攻驻华公使馆、联军攻击大沽炮台、天津失守、东南互保、联军北侵、慈禧太后西逃、东三省失守、中俄交涉诸事。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上海书局石印
西夏纪事本末
书名。清张鉴撰。三十六卷。宋刘温润撰《西夏须知》,孙巽编《夏国枢要》,皆仅见书目。清吴广成《西夏书事》内容简略。张氏网罗旧闻,对西夏历史,究其原委,将重要史实列为:得姓始末、夏台复入、统万堕城、乌白失期、灵州失陷等三十个专题,叙述清楚、义例较详密,评论亦近
武定凤氏本末记
书名。清檀萃撰。一卷。原书失传,现存者为师范删辑收入《滇系典故系》第八册,目录称《节删凤氏本末记》。书纪凤氏先祖为东爨乌蛮之裔,历代袭官,大理国时为罗武部长,四传而降元,为罗婺万户府、云南行省参政、八百大国元帅,明为武定土知府,传至凤英一代始姓凤。自其曾祖
江南北大营纪事本末
书名。清杜文澜撰。二卷。卷上为江南大营纪事本末,附记镇江军事,从咸丰二年(1852)十二月太平军克武昌起,至同治三年(1864)六月天京(今南京)陷落止。卷下为江北大营纪事本末,起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克扬州,至同治二年太平军从浦口撤退止。所记甚详。有同治八年刊本。
德国合盟纪事本末
书名。清末徐建寅撰。一卷六篇。徐氏光绪十年(1884)任驻德使馆参赞,后述十九世纪间德国历史成此编。起莱茵联盟、德意志邦联,迄北德意志联邦及德意志帝国建立。概述各次事件始末并制度、立法演变。为中国较早的德国近代史。有光绪刊本。徐氏尚译有《德国议院章程》一卷。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书名。一名《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南宋杨仲良撰。一百五十卷。仲良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叙北宋九朝史事,卷帙浩繁。乃为之分门编类,以成是书。书中各有事目,一部分事目更分子目。李焘原书缺徽、钦两朝诸卷,借此得以考见崖略,尤为可贵。
通鉴纪事本末
书名。南宋袁枢撰。四十二卷。枢精研《资治通鉴》,苦其浩博,难以寻究史事起迄。乃自出新意,因《资治通鉴》原文,区分事目,撰为是书。书中以一事为一篇,自为标题,详其本末。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征淮南》,共二百三十九篇。去取剪裁,颇为精密。以前史书只有编
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
书名。作者不详。抄本。记清咸丰三年(1853)上海小刀会起义前后活动颇详,收录起义军布告较多,并涉及上海小刀会起义时部署、主张、政策以及斗争等情况。收入《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
本末
①指本质与现象。本,指无声、无形、不可闻见感知的本体;末,指有声、有形、可以感知的事物。《庄子天下》评述老聃、关尹之学,谓其“以本为精,以物为粗”。将“本”与“物”相对待。三国魏王弼《老子指略》:“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 崇本息末而已矣”,从现象和
本末论
本末论的词语属性 拼音bn m ln拼音字母ben mo lun拼音首字母bml 本末论的百科含义 本末论是指 20世纪初以前中国思想家用“本”和“末”的概念来表述农业和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想。先秦思想家大都以农业为“本业”,以“雕文刻镂”一类奢侈品的生产和流通为“末
明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的词语属性 拼音mng sh j sh bn m拼音字母ming shi ji shi ben mo拼音首字母msjsbm 明史纪事本末的百科含义 《明史纪事本末》是纪事本末体史书。清谷应泰(1620~1690)撰。记载始自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起兵,止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下北
本末颠倒
本末颠倒的词语属性 拼音bn m din do拼音字母ben mo dian dao拼音首字母bmdd 本末颠倒的百科含义 本末颠倒,晋江文学城网络小说作家。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