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中庵先生刘文简公文集
即“中庵集”。
师山文集
书名。元郑玉撰。八卷,遗文五卷,附录一卷。前八卷为郑玉自编,遗文五卷为其裔孙虯、鲸所编,附录一卷为当时酬赠诗文及后人题咏。所记多顺帝时事。通行有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善道堂补刊本,题为《师山先生文集》。
贞素斋文集
书名。元舒頔撰。八卷。頔字道原,别号贞素,绩溪(今属安徽)人。顺帝至元三年(1337)为贵池教谕,秩满调丹徒,至正十年(1350)归隐山中,明初屡召不出。平生著作数十卷,俱散佚。此集乃其七世孙旭、八世孙孔昭等辑,明嘉靖十九年(1540)绩溪知县赵春刊。凡文三卷,诗三卷,附录俞
青阳先生文集
书名。又名《青阳文集》。元党项人余阙撰。九卷。卷一诗,卷二至卷八文,门人郭奎辑;卷九诗文为张毅续辑。明正统十年(1445)沅陵县丞高诚汇刊。《四部丛刊续编》据以影印。后又有八卷、六卷、五卷、四卷多种版本传世。其中《送归彦温赴河西廉使序》一文,记述西夏和元代党项人
朱文公文集
书名。全名《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亦称《朱子大全》。南宋朱熹撰。一百卷。又有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内有各类诗文,及有关论学和部分哲学著作。该书经后人辑编,有《晦庵朱先生文集》、《朱子文集大全类编》、《晦庵先生集》等不同刻本,正、续、别集卷数多不一致。明嘉靖
刘随州文集
书名。唐刘长卿撰。作者曾官随州刺史,因以名集。十一卷,诗十卷,文一卷。明时翻刻本益多。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正德刻本。
刘梦得文集
书名。唐刘禹锡撰。因其字梦得,故名,又因其曾任太子宾客,又名《刘宾客文集》。原集四十卷,至宋佚十卷,存三十卷。宋敏求搜得逸诗四百零七首,遗文二十二篇,编为外集十卷。有清光绪朱澂《结一庐剩余丛书》本、近代刘氏嘉业堂刻本等。其中《天论》三篇,批判佛、老空无之论
陈众仲文集
陈众仲文集见“安雅堂集”。
沈下贤文集
书名。唐沈亚之撰。亚之字下贤。《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沈亚之集》九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作“《沈下贤集》十二卷”。今本为传抄北宋元祐刊本。降至明清,辗转传抄,互相滋误。《四库全书》取编修汪如藻家藏本著录,十二卷。凡诗赋一卷,杂文杂记一卷,杂
艺风堂文集
书名。清缪荃孙撰。七卷,外编一卷。内容有晚清吏治、民生、学术文化等。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
渭南文集
书名。南宋陆游(曾封渭南县伯)撰。共五十卷,为游自编。包括各体文章四十一卷,《天彭牡丹谱》一卷,《入蜀记》六卷,词二卷。为游幼子子遹所刊。有影印明弘治间华珵活字本。另有明正德间汪大章刊本,凡五十二卷,无《入蜀记》,有诗九卷,词合为一卷。
吴礼部文集
即“礼部集”。
遗山先生文集
书名。金元好问著。四十卷。凡诗赋十四卷,表、制、碑、铭、记、序等二十六卷,附录一卷。前有李冶、徐世隆二序。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刻本、清康熙华氏刊本。
青阳文集
即“青阳先生文集”。
张说之文集
别集名。唐张说撰。三十卷。有影宋蜀刻本。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间龙池草堂刻本,仅二十五卷,缺末五卷。清仁和朱氏《结一庐丛书》本作二十五卷补遗五卷。《四库全书》本改题《张燕公集》,二十五卷,但已重加编次,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本。
陆宣公文集
即“翰苑集”。
海琼玉蟾先生文集
书名。南宋道士白玉蟾(号海琼子)撰。二十一卷,并有附录。皆诗文。由弟子彭耜据其生前刊行之《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分类纂辑。其诗文杂有道教思想和生平行状。并言及“性命”之说,与其《语录》参读,可窥见宋元道教南宗思想之概貌。
李氏文集
即“李温陵集”。
剡源戴先生文集
书名。一作《剡源集》。元戴表元撰。三十卷。内文二十六卷,诗四卷。明嘉靖间周仪辑,万历时后裔戴洵刊。有《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本。另有《剡源佚文》二卷、《剡源佚诗》六卷,乃后人掇拾万历本未载之诗文编成,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孙锵刻本。传世者尚有《剡源文钞》四卷,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
书名。简称《秋涧集》。元王恽撰。一百卷。恽号秋涧,故以名集。凡诗文七十七卷,《承华事略》二卷,《中堂事记》三卷,《乌台笔补》十卷,《玉堂嘉话》八卷。所收记、序、行状、碑志二百余篇,多记金、元之际及世祖时事。《中堂事记》记中统元年(1260)九月随中书省官赴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