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小教习
清朝对庶常馆中由翰林官充任“教习”者之俗称。以别于由大臣充任之“大教习”。无常额,由翰林院掌院学士于侍读学士以下官内选学问优长者派充。掌教授庶吉士满、汉文课程。参见“庶常馆”。
大教习
清朝对庶常馆中由大臣充任“教习”者之俗称。以别于由翰林官担任之“小教习”。额设二人,满、汉各一人。凡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尚书、侍郎、内阁学士等俱得派充。掌教习庶吉士满、汉文课程。参见“庶常馆”。
太医院教习厅教习
见“太医院教习厅”。
太医院教习厅
官署名。清朝太医院所属机构。掌为本院选补医官。设教习二人,由御医、吏目内选充,负责传授医术,培养医官人才。初进太医院之医生及医官子弟先进厅学习,无年限,遇医官缺出,经考试顶补。清太医院内部机构。设教习二人,由御医、吏目内选任。学员为初进院医生及医官子弟,学
同文馆总教习
官名。清末同文馆之官员,总管同文馆学生授课事,额一人,由洋人担任。
同文馆洋教习
官名。清末同文馆之官员,负责教授同文馆学生课程,无定额,视学生多少而定。由洋人担任。
总教习
学官名。明于翰林院始置教习。清末官学教师通称教习。在同文馆、时务学堂、京师大学堂等学校并设总教习一人,相当于校长或教务长。
庶常馆教习
官名。翰林院庶吉士简称庶常,进士改庶吉士未授职以前,特派大臣督其课业,称为庶常馆教习。参看“翰林院庶吉士”条。官名。清代沿明制在翰林院设庶常馆,为新进士深造之所。每科殿试后,选文学、书法优长之新进士为庶吉士再入馆学习,名为馆选。庶常馆设满、汉教习二人,由吏
钦天监教习
官名。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国子监算学设教习二人,教授算法中线面体三部,为一年课程;七政为二年课程。学生每季小试,年终大试,由算学会同钦天监考试。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算学改隶钦天监,算学教习始称钦天监教习。
教习
官名。① 明朝掌教翰林院庶吉士的官员。初无定制,宣德五年(1430)始以翰林学士充任。正统十三年(1448)定由内阁于翰林院学士及詹事府坊局官中择资望高深者一二人,请旨充任。万历(1573—1620)以后,专以吏、礼二部侍郎二人掌之。②清朝负责教学的官员。八旗官学、宗学、觉罗学
教习驸马仪制主事
官名。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于额定仪制司主事二员之外,又增设仪制司主事一人,专掌教习驸马仪制之事。俗称教习驸马仪制主事。
官学教习考试
清代选拔官学教习的考试。清制,两翼宗学、八旗党罗学、咸安宫学、景山官学均设满汉教习。凡满洲教习,以文进士、举人、贡生、生员,翻译进士、举人、生员,现任笔帖式及因公诖误的废员考取;汉教习,咸安宫学以进士、举人,宗学、觉罗学、景山官学以举人,八旗官学以贡生考取
教习
官名。(1)明代掌教翰林庶吉士的官员。初无定制,宣德五年(1430)始以翰林学士充任。正统十三年(1448)由内阁于翰林院学士及詹事府坊局官中择资望高深者一二人请旨充任。万历后,专以吏、礼二部侍郎掌之。(2)清代负责教学的官员。八旗官学、宗学、觉罗学,景山官学,咸安官学均设
小教习
清代对庶常馆中由翰林官充任教习者之俗称。以别于由大臣充任之大教习。无常额,由翰林院掌院学士于侍读学士以下官内选学问优长者派充。掌教授庶吉士满、汉文课程。
宗学教习
宗学教习的词语属性 拼音zng xu jio x拼音字母zong xue jiao xi拼音首字母zxjx 宗学教习的百科含义 宗学教习是清宗学教师。清初八旗各设宗学,每学以学行兼优的满、汉官员各一人为教师。雍正二年(1724)定制,每学设清书教习二人,由罢闲旗员及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中善翻
庶常馆教习
庶常馆教习的词语属性 拼音sh chng gun jio x拼音字母shu chang guan jiao xi拼音首字母scgjx 庶常馆教习的百科含义 简介庶常馆教习,清朝官名。清沿明制,每科殿试后,选文行兼优者为庶吉士,再入馆学习,称“馆选”。庶吉士又称庶常,故学馆称庶常馆。设满、汉教习二人,由
教习
教习的词语属性 拼音jio x拼音字母jiao xi拼音首字母jx 教习的词语解释教习[ jio x ] 1.教导;教学。 2.学官名。明代选进士入翰林院学习,称庶吉士,由一学士给这些人上课,即称教习。清代沿用此制。清末兴办学堂,其教师也沿称为教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