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魏安邑故城
亦称禹王城。战国前期魏国都城遗址。位于今山西夏县西北约7公里,地处青龙河畔。《史记魏世家》记魏武侯二年(前394)“城安邑、王垣。”魏惠王时“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故城共分为大、中、小城三部分。大城在最外围,城垣近似于梯形,除北垣为东西走向的直线形外,余三面
北庭故城
即“吉木萨尔故城”。
高昌故城
高昌都城遗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47公里处。北依火焰山,南凭大漠,源自天山的木头沟水绕流城下。城分三重,外城方形,内城居外城中部,宫城居北,尚存建筑台基多处。外城西南角有大型寺院遗迹,占地1万多平方米。汉为高昌壁,前凉置高昌郡,北魏至唐初为高昌国王都,唐置西
临淄齐故城
西周至战国时齐国都城,在今山东淄博市淄河以西,泥河之东。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献公元年(前859)迁都于此,至公元前221年齐灭于秦,齐都于此达六百三十余年。1958年曾试掘,1964年起进行普探和发掘。已查明其布局由大、小两城组成,小城衔接于大城西南。大城南北长约5
秦咸阳故城
战国时秦国与统一后的秦王朝都城遗址。《史记秦本纪》秦孝公十二年(前350)“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三辅黄图》:“自秦孝公至始皇帝、胡亥,并都此城。”其间相沿一百四十四年。城址在渭水北岸,约位于今陕西咸阳东北长陵车站以东、汉长安城址以北。由于渭水河床北
秦栎阳故城
战国中期秦国都城遗址。位于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武屯镇东北关庄、于宝屯一带,石川河东流南折转弯处。据《史记秦本纪》,自秦献公二年(前383)“城栎阳”迄孝公十二年(前350)徙都于咸阳,栎阳作为秦都城共三十四年。此后,仍为秦汉重要城市,东汉年间废弃。经1964年、1980—198
隋唐洛阳故城
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区及近郊。隋大业元年(605)创建。五年,称东都。唐、武周时,再建。周围约27.5公里,跨洛水南北、瀍水东西。除隋建东、南、北三市外,唐增设西市。光宅元年(684),改称神都,定为首都。神龙元年(705)复旧称,仍为陪都。天宝元年(742)改称东京,肃宗时复旧称。
隋唐长安故城
位于今陕西西安城区和近郊。隋初,仍都汉长安城。开皇二年(582),文帝于龙首原(今西安旧城北)创建新都,名大兴城。唐仍定都于此,复称长安城。故城外郭城东西宽9500米,南北长8470米,周长约36公里。城正中有宫城,东西2820米,南北1492米。太极宫居中,亦称大内、西内。东北
阿力玛里故城遗址
新疆古城遗址。在今霍城东北约11公里处,居克干山南麓。地面遗迹无存。出土大量元代青瓷、基督教刻石、察合台汗国钱币、陶器、玛瑙饰品等。东北隅有蒙兀儿斯坦(汉作“别失八里”或“亦力八里”)汗秃忽鲁帖木儿陵墓。
楚纪南故城
东周时楚国都城遗址。位于今湖北荆州江陵区西北五里,因在纪山之南,通称纪南城。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450米,南北宽3588米,南面靠东段凸出一块,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现存城垣约营建于春秋晚期或春秋战国之交,周长15506米,垣身呈梯形,泥土夯筑。发现城门七座。东垣
赵邯郸故城
战国中晚期赵国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北邯郸市。赵国自赵敬侯元年(前386)至赵王迁八年(前228)亡于秦皆建都于此。遗址分赵王城与大北城两部分。赵王城是宫城遗址,在今邯郸市区西南,由东、西、北三座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形。周围尚存有残高3—8米的夯土城垣及城门遗址。三座
汉魏洛阳故城
东汉、三国魏、西晋及北魏等王朝都城遗址。主要是汉魏两朝,因称汉魏洛阳故城。城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18公里处。东起寺里碑,西到白马寺,南起大郊村,北到邙山,大体作南北长方形。南城垣早被洛河冲毁,今存西、东、北三面城垣。西垣残长约4290米,东垣残长约3895米,北垣残长
吉木萨尔故城
唐北庭都护府故城。又称北庭故城。位于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约20公里处,俗称破城子。范围较大,断续可见城墙残迹,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1500米。城分内外三重,中间一重最小。靠近大城圈之北端,城墙为板筑,每层厚约6厘米,墙基宽约7米。内城北门尚残存,城内房舍依稀可见残迹。
郑韩故城
东周时期郑国与韩国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新郑境内双洎河与黄水河汇合处的三角地带。春秋初郑武公自郑(今陕西华县)迁都于此,以为郑国新都,世称“新郑”,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后,自阳翟(今河南禹州)迁都于此。因此城邑先后为郑、韩所都,故后世通称为“郑韩故城”。故城略呈长
楼兰故城
古楼兰国都城遗址。在今新疆罗布淖尔地区。1900年瑞典斯文赫定考察时,为中国维吾尔族向导爱迪克首先发现。城垣近方形,周长1公里,面积10万多平方米。风蚀严重,民居、寺院、官署遗迹仍可辨析。出土汉钱、晋简、铜镞、陶器、木器。城郊汉墓中出土过大量精美丝毛织物。四世纪
上都故城
元上都城址。俗称商都城,蒙古语称“昭乃门苏木”(意为百八庙)。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上都河北岸五一牧场。古城内宫殿、楼阁、庙宇等遗址星罗棋布。城分内外三重,中为内城,又名皇城。皇城外为外城,外城西、北两面为外苑城,外苑城以外为郭城及壕堑。东西长2050米,南北宽2
交河故城
亦称雅尔湖古城。高昌都城遗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约10公里雅尔和屯。城居两河相交之土崖,故名交河。土崖长1650米,最宽处约300米,周围有深30米的河谷环绕,无城墙。遗迹集中于土崖中部以南约1000米的范围内。以崖周峭壁为屏障。城门、街道、官署、寺院、民居、窑址、古井等
净州故城
元净州城址。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西北25公里城卜子村。城址呈正方形,每边约长800米,西南面另接出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50米一小城,城墙残存约6米。城内原有大德十一年(1307)《加封孔子制诏》碑,今已移存。城外西北半公里处有墓葬,存青石羊、石狮、翁
中山灵寿故城
战国时中山国都城遗址。约公元前四世纪前期中山桓公复国后兴建,废于前296年中山为赵所灭时。位于今河北平山三汲乡境内,1977至1982年进行了勘察。城内地势北高南低,城垣依自然地形修筑,南北最长处4.5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全城分东西两城,目前已能确定的城门有两处,位于
德宁故城
元德宁路城址。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西北约30公里阿伦斯木(蒙古语“众多庙宇”之意)。古城为长方形,东西宽约1200米,南北长约560米,城垣保存较好。古城中部有景教徒墓碑十余处。另有“管领也里可温”耶律子成碑。北部东北角有《王傅德风堂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