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庶姓持节府
官署名。南朝梁、陈指非宗室者担任的持节都督之官府。其府属有长史、司马、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参军,录事、记室、中兵参军,主簿、诸曹参军、行参军、长兼参军,参军督护,功曹督护等。
持节尉
官名。战国魏置。持符节的使臣。《战国策魏策四》:“魏攻管而不下。安陵人缩高,其子为管守。信陵君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五大夫,使为持节尉。’”武官名。战国时魏置,见《战国策魏策四》。鲍彪注:“持节尉,尉之持节者。”《资治通鉴秦记一》“庄襄王三
持节
官员或使臣外出时持有皇帝授与的节杖,以示其威权。魏晋以后,军事长官出征或出镇时,加持节即可杀无官位之人,在军事行动中享有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员的权力。大臣出使出巡或代表皇帝参加祭吊时,亦持节,以示权位与尊崇。后遂演变为一种官号。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规定,刺史加
持节中郎将
官名。西汉时皇帝的侍卫分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将以统帅侍卫,俸皆二千石,位低于将军。平帝时又置虎贲中郎将。东汉沿置,又增置羽林中郎将,使匈奴中郎将,东西南北四中郎将等。中郎将加“持节”,可专生杀。《后汉书邓寇列传》:“匡等皆弃军亡走,禹率轻骑急追,获刘
前将军持节
官名,汉置,将军掌征伐,加持节,则兼有皇帝特使之任,职权双重,可任专杀。《后汉书邓寇列传》:“乃拜为前将军持节,中分麾下精兵二万人,遣西入关,令自选偏裨以下可与俱者。”
使持节
汉朝官吏奉使外出时,或由皇帝授予节杖,以提高其威权。魏、晋以后,凡重要军事长官出征或出镇时,加使持节,可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员。皇帝派遣大臣出巡或祭吊等事务时,亦使持节,以表示权力和尊崇。隋、唐亦作为皇帝赐以调度军事的符信。时诸州都督、总管、刺史,例加号使持节
持节尉
官名。战国魏置。持符节的使臣。《战国策魏策四》:“魏攻管而不下。安陵人缩高,其子为管守。信陵君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持节尉。’”持书御史 见“治书御史”。
持节都督
官名。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始置于地方州郡,代皇帝统领诸州军事,兼任地方行政长官。秩四品。开府置掾属,有长史、司马、主簿、记室督、舍人等。晋沿置,秩二品。诸公及开府位从公为持节都督者,增参军六人,余僚属如常。都督职权则以使持节最大,得杀二千石以下官员;持节次之
持节
官员或使臣外出时持皇帝所授节杖,以示威权。《后汉书光武纪》:“持节北渡河。”李贤注:“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魏晋以后,军事长官出征或出镇时,加持节即可杀无官位之人,在军事行动中享有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员的权力。大臣出使出巡或
使持节
汉代官吏奉使外出时,或由皇帝授予节杖,以提高其威权。魏晋以后,凡重要军事长官出征或出镇时,加使持节号,可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员。皇帝派遣大臣执行出巡或祭吊等事务时,亦使持节,以表示权力和尊崇。隋唐亦作为皇帝赐以调度军事的符信。时诸州都督、总管、刺史,例加号使持
庶姓持节府
官署名。南朝梁、陈指非宗室者担任持节都督之官府。其府属有长史、司马、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参军、录事、记室、中兵参军、主簿、诸曹参军、行参军、长兼参军、参军督护、功曹督护等。
持节都督
持节都督的词语属性 拼音ch ji d du拼音字母chi jie du du拼音首字母cjdd 持节都督的百科含义 沿革持节都督,官名。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始置于地方州郡,代皇帝统领诸州军事,兼任地方行政长官。秩四品。开府置掾属,有长史、司马、主簿、从事中郎、记室督、祭酒、舍人等。晋
使持节
使持节的词语属性 拼音sh ch ji拼音字母shi chi jie拼音首字母scj 使持节的词语解释使持节[ sh ch ji ] 魏 晋 南北朝 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至 隋 唐 刺史,例加使
持节
持节的词语属性 拼音ch ji拼音字母chi jie拼音首字母cj 持节的词语解释持节[ ch ji ] 拿看旄节。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 持节的百科含义 持节,汉语词汇。拼音:chí jié释义:1、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
《持节发仓廪》来历意思解释
泛指奉旨恤民赈灾。宋苏轼《次前韵送程六表弟》:“前年持节发仓廪,到处卖刀收茧栗。归来闭口不论功,却走渡江淮复惜。” ●《汉书汲黯传》: “武帝即位,黯为谒者。东粤相攻,上使黯往视之。至吴而还,报曰: ‘粤人相攻,固其俗,不足以辱天子使者。’ 河内失火,烧千余家
《绣衣持节》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绣衣持斧”。指皇帝特派的官员出使外国。宋 刘一止《望明河.赠路侍郎使高丽》词:“万里勤劳,也等是壮年,绣衣持节。”
《冯唐持节》来历意思解释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有一次,匈奴入侵,魏尚率军出击取得胜利。后因报功时,战报比实际多了六个首级。主事文官绳之以法,认为是虚报有罪,汉文帝便把他削职下狱。冯唐认为魏尚战功卓著,不但未曾受赏,反而因小过失而行苛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