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拓跋
鲜卑族的一支。以部为氏。初居大鲜卑山(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北段)。首领第一推寅时南迁大泽(今呼伦湖)。七传至第二推寅(邻),参加檀石槐所建鲜卑部落大联盟,为西部大人之一。其孙力微兼并邻部,统骑兵二十余万。三国魏甘露三年(258),从五原迁至定襄郡盛乐(今内蒙古
拓跋翳槐
十六国时代王拓跋郁律子。贺傉纥那兄弟当政时,他避居于母舅贺兰部大人蔼头处。公元329年,贺兰部及诸部大人共驱逐纥那,拥他为代王。即位后,遣弟什翼犍质于石虎以请和。后诸部皆叛,纥那复辟,乃投奔后赵。诸部复多归之。337年,得后赵支援复为代王,筑新盛乐城为都。北魏时
拓跋什翼犍
十六国时代国国君。鲜卑族。郁律次子。性温厚,初质于后赵石虎。兄翳槐临终,以为必迎什翼犍,社稷可安。高凉王孤排除群臣异议,诣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迎之。晋咸康四年(338)十一月,即代王位于繁畤(今山西浑源西南)北,改元建国。次年春,始置百官,分掌众职。六年移都于云中
拓跋朝光
唐时党项拓跋部首领。唐代宗时部族散居灵(今宁夏灵武)、盐(治今陕西定边)、庆(今甘肃庆阳)等州,唐置静边州处之,受封都督、左羽林大将军。后被迁银州(今陕西米脂)以北,夏州(今陕西靖边北)以东,因其地俗称“平夏”,故称平夏部。
拓跋道符
北魏人。鲜卑族。东平王翰子。袭爵,任中军大将军。献文帝时为长安镇都大将。皇兴元年(467),谋反,杀副将万古真等,寻被其司马段太阳所杀。
拓跋猗㐌
十六国时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力微孙。公元295年为拓跋部中部酋长,居代郡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北。以汉人卫操为辅相。曾远渡漠北,降服三十余部落而还。又两次助晋击败刘渊,晋署为大单于。
拓跋猗卢
十六国时代国创建者。鲜卑族拓跋部。拓跋力微子禄官于晋元康五年(295),分其国为三部,猗卢主西部,居盛乐。禄官卒,三部归之统摄,有控弦骑士四十余万。时值西晋末大乱,并州刺史刘琨欲借拓跋部之援以抗刘渊、石勒,遂与之约为兄弟。永嘉四年(310),琨请朝廷封其为代公、大单
拓跋思恭
党项拓跋部首领。唐咸通末,占据宥州(今内蒙古鄂托克旗南城川),自称刺史。中和元年(881),助唐镇压黄巢起义军;三年,随李克用攻占长安。僖宗以夏州(今陕西靖边北)为定难军,封之为节度使,进爵夏国公,赐姓李。统夏、绥、银、宥、静五州地。文德元年(888),遣弟思孝袭取鄜延
拓跋赤辞
唐时党项拓跋部首领。唐初臣属于吐谷浑,与吐谷浑主慕容伏允结为姻亲。贞观八年(634)唐行军大总管李靖攻吐谷浑,他率所部屯狼道峡抵抗,并拒绝劝降,被击败于肃远山,宗党离异,乃与从子思头率众归附唐朝。唐在其地分设懿、嵯、麟、可等三十二州,以松州(今四川松潘)为都督府
拓跋守寂
唐时党项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孙。开元时封右监门都督、西平公。安史之乱,有战功,擢容州刺史,领天柱军使。后赠灵州都督。
拓跋乞梅
唐时党项拓跋部首领。唐代宗时为思乐州刺史,入朝觐见。其部族后居庆州(今甘肃庆阳),以其地在陇山(六盘山)以东,故称东山部。
拓跋宁丛
隋时党项拓跋部首领。部族原居今青海东南部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开皇五年(585)始率部族至旭州(今甘肃庆阳)内附,受封为大将军。十六年,又进攻会州(今四川茂县),被隋文帝遣兵击败。又相率请降,遣子弟入朝谢罪。后部族定居,对隋朝贡不绝。
拓跋力微
魏晋时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诘汾次子。曾兼并没鹿回部,有控弦之士二十余万。魏曹髦甘露三年(258),率部迁于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景元二年(261),遣子沙漠汗至魏洛阳。北魏建立,尊为始祖,谥神元皇帝。
拓跋濬
即“北魏文成帝”。
拓跋魏
即北魏。以皇室属鲜卑族之拓跋部,史称拓跋魏。参见“北魏”。
拓跋嗣
即“北魏明元帝”。
拓跋寔
十六国时期代王拓跋什翼犍子。鲜卑族。被立为拓跋部世子。建国三十四年(371),部将长孙斤谋刺什翼犍,他与之格斗,伤胁而亡。后追谥为献明皇帝,子珪即北魏道武帝。
拓跋焘
即“北魏太武帝”。
拓跋悦
北魏人。鲜卑族。陈留王虔子。道武帝时为左将军,封朱提王。恃宠骄矜,后遇事被谴,乃逃亡雁门(今山西代县),欲为乱,被执。及明元帝即位,引以入侍,说帝诛其非类及雁门人,以泄私忿,不从,乃怀刀入宫谋逆。为卫将军叔孙俊察知,赐死。
拓跋恪
即“北魏宣武帝”。拓跋珪 即“北魏道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