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承宣
承宣布政使司
官署名。简称布政使司。明清设于各直省之地方政府机构。掌一省之政令及财赋之事。明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置。宣德三年(1428)定制,除两京外,有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云南、贵州,共十三处。均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左、
承宣厅副厅长
官名。即“内阁承宣厅副厅长”。
承宣厅厅长
官名。即“内阁承宣厅厅长”。
承宣厅
官署名。清末内阁所属机构。详“内阁承宣厅”。
承宣
官名。①即枢密院承旨,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改。② 宋朝承宣使省称。1、官名。五代时后晋高祖天福五年改枢密院承旨为承宣。宋朝改方镇留后官为承宣使。参看《旧五代史晋高祖纪》和“承宣使”条。2、官署名。明清两朝在各省设承宣布政使司,其长官为布政使,掌理民政。清朝末
承宣使
官名。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改节度观察留后置,正四品,为武臣寄禄阶官。辽朝置左、右承宣使,为内侍省属官。官名。宋徽宗政和七年,改节度观察留后为承宣使,位在节度使之次,无定员,无职任,仅备武官迁移。参看“承宣”条和《文献通考职官承宣使》。
承宣官
官名。北洋政府时期总统府设置,掌接待、传达之事,其机构称承宣司。
承宣司
北洋政府总统府内部机构。设承宣官若干人,掌接待传达之事。
右承宣使
官名,辽置。内侍省官员。职掌不详。内官名。辽置,见“左承宣使”。
内阁承宣厅副厅长
官名。清末责任内阁属官。宣统三年(1911)四月设责任内阁,始置。一人。简任。佐厅长管理本厅事务,厅长有事故时代理其职。
内阁承宣厅厅长
官名。清末责任内阁属官。宣统三年(1911)四月设责任内阁,始置。一人,简任。承总理大臣之命掌机要文件,管理本厅事并监督指挥所属各官。
内阁承宣厅
官署名。清末责任内阁所属机构。宣统三年(1911)四月成立责任内阁,始设。掌颁发谕旨、法律、法令,收发呈递折奏,请用御宝,收掌阁印、文牍,以及会计、庶务诸事。置厅长一人,副厅长一人,并佥事、录事等。清末责任内阁的内部机构。掌颁发、典守谕旨及法律命令,收发呈递奏折
左承宣使
官名,辽置。内侍省官员。职掌不详。内官名。辽置左右承宣使。属南面官中的内侍省,掌宫中传达之事。
正任承宣使
参见“正任”、“承宣使”。
内阁承宣厅
官署名。清宣统三年(1911)置,为责任内阁直属机构。掌颁发谕旨、法律、法令,收发呈递奏折,请用御宝,收掌阁印、文牍,以及会计、庶务等事务。置厅长、副厅长各一人。
承宣使
官名。唐、五代藩镇离镇时,常以亲信为留后,统辖所部,主持本镇事务。北宋削夺藩镇实权,但仍保留节度观察留后而无职掌,不驻本州,无定员,仅为武臣寄禄官。政和七年(1117)改名承宣使。位节度使之下、观察使之上。辽代置左、右承宣使,为内侍省属官。
承宣布政使司
即“布政使司”。
承宣厅
官署名。清宣统三年(1911)五月设置,为责任内阁下属机构之一。负责颁发谕旨及法律命令,收发呈递奏折,掌用印信,管理公文和财务等。置正、副厅长各一人管理。
承宣厅
承宣厅的词语属性 拼音chng xun tng拼音字母cheng xuan ting拼音首字母cxt 承宣厅的百科含义 清官署名。宣统三年(1911),成立“责任内阁”(按实系皇族内阁),所属有承宣厅,设厅长、副厅长,掌布丝纶(发布诏书),守法典,司文书图籍。按其职务性质,实相当于秘书处。
承宣使
承宣使的词语属性 拼音chng xun sh拼音字母cheng xuan shi拼音首字母cxs 承宣使的百科含义 官名。宋初沿唐制,置节度观察留后,无定员,无职守,虽冠有军名而不赴任,仅为武臣加官虚衔。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称承宣使。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