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恰克图民政员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九月三十日公布的《恰克图民政员公署编制章程》的规定,于恰克图设民政员一人、副民政员一人(汉、蒙人员分任),由大总统简任,隶属于库乌科唐镇抚使,管理辖境内民政事务和边界通商事务。其公署编制同乌科唐参赞公署。参见“乌里雅
恰克图佐理专员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见“乌里雅苏台佐理专员。”
中俄恰克图市约
清乾隆中,因俄方收纳中国逃人及其他违约事件,中方曾三度停止恰克图互市,俄方屡以为请。乾隆五十七年(1792),清政府代表松筠、普福等与俄国政府代表色勒裴特订市约于恰克图。约文共五条,规定双方重开互市。此约签订后,中俄贸易大有发展。
中俄恰克图界约
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与沙俄政府订于恰克图。共十一条,其中第三条即《中俄布连斯奇界约》全文。界约重申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地区仍为未定区,双方均不得进占;除划分边界并规定与边界有关事项外,又确定恰克图为双方互市地点及有关通商贸易事宜。
恰克图
历史上曾是中国境内的中俄通商要埠,清雍正五年(1727)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于此。本为一城,条约签订后,两国以恰克图为界,以旧市街归于俄,清朝别建恰克图新市街于旧市街南中国境内。七年起,由理藩院派遣司员一人驻扎其地,监理当地中俄互市。汉名买卖城。今在俄罗斯境内
恰克图条约
恰克图条约的词语属性 拼音qi k t tio yu拼音字母qia ke tu tiao yue拼音首字母qktty 恰克图条约的百科含义 《恰克图条约》,又称“恰克图界约”、“喀尔喀会议通商定约”,由清廷代表查弼纳、特古忒等与沙俄代表萨瓦于1728年(雍正六年)在恰克图(今俄罗斯恰克图市)订立。
恰克图
恰克图的词语属性 拼音qi k t拼音字母qia ke tu拼音首字母qkt 恰克图的百科含义 恰克图(布里亚特语:), 清代俄中边境重镇,原属中国。南通买卖城和库伦(今乌兰巴托),北达上乌丁斯克(今俄罗斯乌兰乌德)。恰克图位于俄蒙边界界河的北岸,和南岸的蒙古国的阿勒坦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