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天盛律令
西夏仁宗天盛(公元1149-1169年)时,在前代律令基础上,依仿宋朝政书体例,用西夏文字编纂的一部政治制度与法令专书。全名《天盛年改新定律令》,或称《天盛年改新定禁令》、《天盛年改新定禁令名剪》。除目录外,全书共二十卷(册)。除刑律外,还全面规定了西夏当时社会经济生
律令师
官名。东汉置。为司隶校尉及州部佐吏,主平法律。南朝宋亦置。官名,汉置,属司隶校尉,或诸州,掌评法律。见《后汉书百官志四司隶校尉》。
格式律令事类
唐法令汇编。开元二十五年(737),李林甫等在整理删定旧格式律令时所撰。四十卷。以类相从,便于参阅。已佚。
天盛年改新定律令
西夏法令类编。成于仁宗天盛年间。参与修订者二十三人,其中党项人十七名(内皇族嵬名氏六人)以北王嵬名氏为总监修。原书现藏俄罗斯。共二十章,今存十九章,计一千四百六十条。第一章首列十恶大罪: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即乱伦),
大梁新定格式律令
法律名。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太常卿李燕等奉诏删定。律令三十卷、式二十卷、格十卷、目录十三卷、律疏三十卷,共一百零三卷。是年颁行。已佚。
律令格式
隋唐法律的基本表现形式。“律以正刑定罪”凡五百条。即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惩罚条文。内容“令以设范立制”,即对国家典章制度的规定。如《官品令》规定内外官吏的品级,《职员令》规定内外官吏的职掌,《田令》规定土地的分配制度,《赋役令》规定赋役制度等。日人仁井田升《唐
律令师
东汉司隶校尉及州部佐吏。《后汉书百官志》司隶校尉有假佐二十五人。本注曰:“律令师主平法律。”州部员职略同。
新定律令敕条格式
即“泰和律义”。
道德律令
道德律令的词语属性 拼音do d l lng拼音字母dao de lv ling拼音首字母ddll 道德律令的百科含义 道德律令,—译“道德法”或“道德律”。是指德国康德用语。指先天的可作为道德基础的普遍法则与条件。康德的批判哲学认为道德的形成不是基于个人的、特殊的、经验的感情,而是根
大宝律令
大宝律令的词语属性 拼音d bo l lng拼音字母da bao lv ling拼音首字母dbll 大宝律令的百科含义 《大宝令》又称为大宝律令,日本古代的基本法典,701年制定,包括律六卷,令十一卷,由藤原不比等纂。
苏丹之律令
苏丹之律令的词语属性 拼音s dn zh l lng拼音字母su dan zhi lv ling拼音首字母sdzll 苏丹之律令的百科含义 苏丹之律令,中世纪伊斯兰教公法理论著作。马瓦尔迪著。约成书于1045至1058年之间。因马瓦尔迪曾任巴格达大法官和阿巴斯哈里发卡伊姆(al-Qa’im,1031—1075在位
律令格式
律令格式的词语属性 拼音l lng g sh拼音字母lv ling ge shi拼音首字母llgs 律令格式的词语解释律令格式[ l lng g sh ] 唐 代法律的表现形式。律是当代法典,规定罪名和刑罚;令是皇帝的命令,规定贵贱等级等重要制度;格是规定官吏的办事规则;式是规定官署通用的文件程式。律
律令
律令的词语属性 拼音l lng拼音字母lv ling拼音首字母ll 律令的词语解释律令[ l lng ] 法律条令;法令。 律令的详细含义 法令。《史记孝文本纪》:“请奉詔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明焦竑《玉堂丛语纂修》:“律令者,治天下之法也,令以教之於先,律以齐之於后。”严复《吴芝
如律令
如律令的词语属性 拼音r l lng拼音字母ru lv ling拼音首字母rll 如律令的词语解释如律令[ r l lng ] 谓按法令执行。 如律令的详细含义 谓按法令执行。汉朝诏书或檄文结尾多用此语。后来道教符箓仿效官文书,末尾多用“如律令”或“急急如律令”。《史记三王世家》:“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