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御前忠佐引见司
见“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
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
官署名。简称军头引见司。北宋初年,有军头司与引见司。太宗端拱二年(989),改称御前忠佐军头司、御前忠佐引见司。后合为一司。设勾当官五人,以内侍省都知押班及閤门通事舍人以上充任。其属有勾押官、前行、后行。南宋沿置,设提点官一人,干办官三人,以閤门官充任。下设使
引见
①古代礼制。皇帝接见臣下、少数民族首领或外国使臣等,由有关大臣导引入见,称引见。②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凡中下级官员,即京官五品以下,外官四品以下,在授官、京察、大计、保举、升调、俸满时,均须朝见皇帝,由皇帝当面鉴定升降去留,文官由吏部引见,武官由兵部引见。
军头引见司
即“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官署名。宋置,见“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
引见档
档案名称。清军机处档册。专记各衙门带领引见之人员名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汉引见档,起自咸丰十一年(1861),止于宣统三年(1911),共计八十五册。另有满文引见档嘉庆十四年(1809)一册,光绪十年(1884)至宣统元年二十二册。
引见
①皇帝接见臣下、外国使臣、少数民族首领等,由有关大臣导引入见,称引见。②清代吏部铨选制度。凡京官五品以下、外官四品以下的中下级官员,在授官、京察、大计、保举、升调、俸满时,均需朝见皇帝,由皇帝当面鉴定升降去留,文官由吏部引见,武官由兵部引见。
军头引见司
即“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
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
官署名。简称军头引见司。宋初有军头司与引见司,端拱二年(989),改军头司为御前忠佐军头司,引见司为御前忠佐引见司。后合为一司,掌诸军拣阅、引见、分配之政。皇帝外出遇陈诉,负责问明情况回奏。北宋时设勾当官,以内侍省都知、押班或武臣閤门通事舍人以上充任;南宋时,以
御前忠佐引见司
见“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
引见
引见的词语属性 拼音yn jin拼音字母yin jian拼音首字母yj 引见的词语解释引见[ yn jin ] 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经友人~,得以认识这位前辈。 引见的百科含义 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清制,京官在五品以下,外官在四品以下,由于初次任用、京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