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开国
开国县伯
爵名。参见“开国伯”。爵位品。南朝梁始置,与开国郡伯同为四品。陈制同梁。北魏开国县伯秩三品。北齐亦置,秩与散县侯同为三品。唐制开国县伯秩正四品上,食邑七百户。
开国男
爵名。初指男爵中开国置官食封者,后仅为爵位名。食邑为县,故爵前常冠以所封县名。晋朝始置,位在开国子下,二品; 南朝沿置,梁开国诸男,位视比二千石,班次之; 陈置为九等爵第六等,六品,秩视二千石; 隋朝置为九等爵第九等,正五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废。北朝、唐朝又
开国县男
爵名。参见“开国男”。爵位名。北魏始置,秩五品,地位在散子之下,散男之上。北齐亦置,秩与北魏同。唐制开国县男,从五品,食邑三百户。
开国县子
爵名。参见“开国子”。爵位名。北魏始置,秩四品,地位在散伯之下,散子之上。北齐亦置,品与北魏同。唐制开国县子秩正五品上,食邑五百户。
开国公
爵名。晋朝、南北朝、隋、唐为开国郡公、开国县公省称。宋朝置为十二等封爵第六等,食邑二千户以上,位在开国郡公上。参见“开国郡公”、“开国县公”。
开国乡男
爵名。北齐置。爵位名。北齐置,与散县男同为从五品。
开国县公
爵名。初指公爵中开国置官食封者,后仅为爵位名。食邑为县,故爵前常冠以所封县名。晋朝始置,位在开国郡公下,一品。南北朝沿置。梁位视三公,班次之。陈置为九等封爵第二等,二品,秩视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一品,食邑三分食一。北齐二品,四分食一
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文献
书名。陆曼炎编。一册。辑录辛亥革命前革命团体兴中会、同盟会有关文献、函电,分宣言、檄文、发刊词、论著、序、跋、供词、函札等类,篇末附解说、评论。1944年名山出版公司出版。
清开国方略
书名。原称《皇清开国方略》。乾隆三十八年(1773)阿桂等奉敕撰。三十二卷。记述清朝入关以前开国史实。卷首冠以《发祥世纪》一篇,不入卷数。卷一至卷八,自太祖努尔哈赤癸未(明万历十一年,1583)夏五月起兵征尼堪外兰,克图伦城开始,至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秋七月训
开国郡侯
爵名。晋、南朝置,位在开国县侯之上。参见“开国侯”。
开国县侯
见“开国侯”。
开国县伯
见“开国伯”。
开国县男
见“开国男”。
开国郡公
爵名。初指公爵中开国置官食封者,后仅为爵位名。食邑为郡,故爵前常冠以所封郡名。晋始置,一品。南北朝沿置。南朝梁位视三公,班次之。陈为九等爵第二等,二品,秩视中二千石。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一品,食邑三分食一。北齐从一品,四分食一。北周正九命,食邑自一千
开国县子
见“开国子”。
开国县公
爵名。初指公爵中开国置官食封者,后仅为爵位名。食邑为县,故前常冠以所封县名。晋始置,位在开国郡公下,一品;南北朝沿置,梁开国位视三公,班次之;陈为九等爵第二等,二品,秩视中二千石;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一品,食邑三分食一;北齐二品,四分食一;北周食邑五百至
开国公
爵名。晋、南北朝、隋、唐为开国郡公、开国县公省称。宋代置为十二等爵第六等,食邑二千户以上。位在开国郡公上。
缅甸中国同盟会开国革命史
书名。徐市隐编,缅甸中国同盟会革命史编纂处增编,思明日新书局出版。一册。分上编、下编。记述辛亥革命时期缅甸同盟会、爱国华侨的革命活动,收录革命党人往来函电。
开国男
爵名。初指男爵中开国置官食封者,后仅为爵位名。食邑为县,故爵前常冠以县名。晋代始置,位在开国子下,二品;南朝沿置,梁开国诸男,位视比二千石,班次之;陈置为九等爵第六等,六品,秩视二千石;隋代置为九等爵第九等,正五品上,大业三年(607)废。北朝、唐又称开国县男,北
开国侯
爵名。初指侯爵中开国置官食封者,后仅为爵位名。食邑为郡或县,故爵前常冠以所封郡县名。晋代始置,分开国郡侯、开国县侯二级,位在开国公下,二品;南朝沿置,梁开国诸侯位视孤卿、重号将军、光禄大夫,班次之;陈为九等爵之第三等,三品。北朝、隋、唐、宋只设一级。隋、宋称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