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常侍
员外散骑常侍
官名。初为正员之外添差之散骑常侍,无员数,后为定员官。三国魏末置,两晋、南朝、北魏、北齐沿置。属散骑省(东省、集书省)。初多授公族、宗室,虽是闲职,仍为显官,南朝宋以后常用以安置闲退官员、衰老之士,地位渐低。至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复重其选,以其职依正员,品视
员外常侍
“员外散骑常侍”省称。
通直散骑常侍
官名。西晋武帝泰始十年(274)使员外散骑常侍二人与散骑常侍通员当值,故名。东晋增至四员。属散骑省。职同散骑常侍,参平尚书奏事,并掌讽谏、侍从,位颇重。南朝属集书省,多以衰老之士担任,地位渐低。梁武帝曾欲提高其地位,以比御史中丞,但终不被人所重,常为加官。梁十
左散骑常侍
官名。唐、宋、辽置。官名,三国魏置,掌侍从、规劝、顾问、应对。秦汉皆置散骑和常侍,皆为加官。魏文帝合二官为一,称散骑常侍。南北朝沿置。唐于中书、门下各置二人,左散骑常侍属门下省,右散骑常侍属中书省。见《晋书职官志》。
左员外常侍
官名。北周置。正五命。参见“员外散骑常侍”。散官名。三国魏未始置员外散骑常侍,齐梁时用人卑杂。北周设左右员外常侍以为散官, 秩正五命。
祭酒散骑常侍
官名,魏置,掌侍从左右。《宋书百官志下》:“魏文帝黄初初置散骑合于中常侍,谓之散骑常侍,始以孟达補之,久次者为祭酒散骑常侍,秩比二千石。”
通直常侍
“通直散骑常侍”省称。
右散骑常侍
官名。唐、宋、辽置。官名。唐始置,属中书省,见“散骑常侍”。
大常侍
非正式官名,是一种带有官职性的称号。侯渊很有才辩,汉元帝时,佐石显等领中书,因中书掌图书秘记及章奏等事,故号称大常侍。见《后汉书侯霸传》。
武卫常侍
武官名。南朝陈置,为前代武骑常侍的改名。参见“武骑常侍”。
右员外常侍
官名。北周置。正五命。参见“员外散骑常侍”。散官名。北周置, 见“左员外常侍”。
右常侍
官名。①十六国西秦乞伏炽磐置,为高级执政官。《晋书乞伏炽磐载记》:“罢尚书令、仆射、尚书、六卿、侍中、散骑常侍、黄门郎官,置中左右常侍、侍郎各三人。”② 王、公国属官。两晋南朝及北魏置,掌侍从左右,赞相礼仪,献替谏诤,员额依国之大小不等。参见“常侍”。③ 即
散骑常侍祭酒
官名。三国魏置,以久任散骑常侍者担任。南朝梁亦置,以散骑常侍功高者担任,与散骑侍郎高功者对掌集书省禁令,纠察非违。官名,三国魏置,以久任散骑常侍的担任,与散骑侍郎共掌禁令纠察等事。
散骑常侍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 (220—226) 初年置散骑,合于中常侍,谓之散骑常侍。西晋沿置,员四人,位比侍中,三品,秩比二千石,为门下重职,散骑省长官。职掌侍从皇帝左右,谏诤得失,顾问应对,与侍中等共平尚书奏事,有异议得驳奏。亦常用作宰相、诸公等加官,得入宫禁议政。至
东宫常侍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502—519)初置,由散骑常侍担任。
八国常侍
北魏初建国时八部大夫的别称。《魏书官氏志》:“其八部大夫于皇城四方四维面置一人,以拟八座,谓之八国常侍。”
常侍侍郎
官名。南朝梁陈置,属集书省,掌侍从顾问,品秩未详。
黄门常侍
凡指黄门官诸宦者。汉置,掌侍从。《后汉书襄楷传》:“今黄门常侍,天刑之人,陛下爱待,兼倍常宠。”
常侍曹尚书
官名。西汉成帝时置,属尚书令,为四曹(一说五曹)尚书之一。东汉沿置,为六曹之一,秩六百石。其职掌说法不一。《后汉书百官志》本注曰主公卿事,刘昭注引《汉仪》谓主常侍黄门御史事。《晋书百官志》则以为主选举祠祀事。官名,西汉成帝时,属少府,为常侍曹长官,掌公卿事。
常侍曹
官署名。西汉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四曹,其一为常侍曹。东汉因之。为尚书六曹之一,主公卿事,设尚书主之,有左、右丞各一人,侍郎六人,令史三人。官署名。汉朝尚书分曹办事,常侍曹为其中之一。掌管丞相、御史、公卿事。凡是丞相、御史、公卿所掌管的文书,都归常侍曹尚书处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