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帛书
书于白色丝帛上的文字。又名缯书。《晏子春秋外篇第七》记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谷,其县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诸侯,以为其子孙赏邑。”如此言可靠,则春秋齐桓公时已有帛书。《墨子明鬼下》:“故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证明战国早期帛与竹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战国时楚国帛书。1942年9月(一说系三十年代)湖南长沙东南郊子弹库一座楚墓被盗掘时所出。此墓于1973年又经湖南省博物馆发掘清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具一椁二棺。墓主人为一四十岁左右男子,墓葬年代约属战国中晚期。残留的随葬物中有一帛画(参见“长沙子弹库楚帛画”)。帛
马王堆帛书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共有二十六件,十二万多字。字体篆、隶兼有,大多抄于汉初,少数可能是秦始皇焚书前的抄本。内容包括:(1)《老子》甲、乙两本。(2)《黄帝书》四篇,可能即《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黄帝四经》。(3)《春秋事语》十六章,是关于春秋史实的
楚帛书图像
楚帛书图像的词语属性 拼音ch b sh t xing拼音字母chu bo shu tu xiang拼音首字母cbstx 楚帛书图像的百科含义 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绘画。1942年被盗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横38.7厘米,纵47厘米。帛书的四周绘 有12个神像,每边3个,均头部向内,足部向外,四角各绘 有一种植物
战国帛书
战国帛书的词语属性 拼音zhn gu b sh拼音字母zhan guo bo shu拼音首字母zgbs 战国帛书的百科含义 在战国时期,有一种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帛书,帛是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也叫缯书。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帛画是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
帛书老子
帛书老子的词语属性 拼音b sh lo zi拼音字母bo shu lao zi拼音首字母bslz 帛书老子的百科含义 帛书老子,出土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用不同字体的朱丝栏墨形式抄写《德》《道》两篇文章的合称。由于帛书老子的内容与传世的《道德经》貌似形同,学者根据《德》《道》两篇文章
道德经帛书
道德经帛书的词语属性 拼音do d jng b sh拼音字母dao de jing bo shu拼音首字母ddjbs 道德经帛书的百科含义 《道德经》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任继愈《老子今译(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解读重点分篇,注释篇章要义,点到即止。
帛书周易
帛书周易的词语属性 拼音b sh zhu y拼音字母bo shu zhou yi拼音首字母bszy 帛书周易的百科含义 是在丝帛上写作的那种周易版本,简称“帛易”。
系帛书
系帛书的词语属性 拼音x b sh拼音字母xi bo shu拼音首字母xbs 系帛书的百科含义 词目:系帛书拼音:xì bó sh注音: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
黄老帛书
黄老帛书的词语属性 拼音hung lo b sh拼音字母huang lao bo shu拼音首字母hlbs 黄老帛书的百科含义 《黄老帛书》亦称《帛书黄帝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简称。是秦汉之际黄老学派的著作之一。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共四篇,篇题依次为:《经法》、《十六经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的词语属性 拼音m wng du b sh拼音字母ma wang dui bo shu拼音首字母mwdbs 马王堆帛书的百科含义 马王堆帛书是中国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1973年12月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放在一涂漆木匣中。有写在整幅帛上的和写在半幅帛上的两种。
蜡丸帛书
蜡丸帛书的词语属性 拼音l wn b sh拼音字母la wan bo shu拼音首字母lwbs 蜡丸帛书的词语解释蜡丸帛书[ l wn b sh ] 封在蜡丸中的帛书文件。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成式 再从叔少从军,知左营事,惧及祸,与监军定计,以蜡丸帛书通谋於 袁。”宋 文莹《玉壶清
帛书
帛书的词语属性 拼音b sh拼音字母bo shu拼音首字母bs 帛书的词语解释帛书[ b sh ] 我国古代写在丝织品上的书。 帛书的详细含义 写在缣帛上的文字。《墨子尚贤下》:“书之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传以遗后世子孙。”《史记封禅书》:“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乃为帛书以
《帛书》来历意思解释
泛指书信。唐郑锡《千里思》诗: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参见:○雁书
《雁足帛书》来历意思解释
同“雁足书”。清 蒲松龄《寄家》诗:“雁足帛书何所寄?布帆无恙旅愁新。”
《系帛书》来历意思解释
源见“苏武节”。古代指缚于雁足向远方传递音信的帛书。亦泛指书信。唐 杨炯《送东海孙尉诗序》:“但当展看旅雁,君逢系帛之书;夕望牵牛,余候乘槎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