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币制
币制局总裁
官名。北洋政府置,为币制局的副长官。见“币制局”。
币制局督办
官名。北洋政府置,为币制局的长官,见“币制局”。
币制局帮提调
官名。清末度支部币制局副长官。宣统二年(1910)设。二人,正四品。由本部左、右参议兼充。掌佐提调提挈全局事务。
币制局提调
官名。清末度支部币制局长官。宣统二年(1910)设。一人,正三品,由本部左、右丞兼充。掌提挈全局事务。
币制局
官署名。清末度支部附属机构。宣统二年(1910)改币制调查局设。掌币制改革事宜。置提调一人,帮提调二人。下设调查股、筹办股、稽核股、编译股及庶务处。各股置总会办一人主其事。官署名。中华民国置,掌管泉币、钞券及其他币制事务;设督办、总办等官。
币制调查局
官署名。清末度支部附属机构。宣统元年(1909)设。掌调查金融币制情况,研究各国币制改革办法,筹画币制改革措施。职官设置不详。二年,改币制局。清末度支部直辖机构。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闰二月设置,掌调查币制改革事宜。次年改为币制局,设提调一人,帮办二人,局内分设四
奏定币制则例
清宣统二年(1910)制订,二十四条。规定货币单位定名曰圆,种类为银币四种(一圆、五角、二角五分、一角)、镍币一种(五分)、铜币四种(二分、一分、五厘、一厘)。一圆为主币,五角以下为辅币,计算均以十进位。
币制实业借款合同
清宣统三年三月十七日(1911.4.15)由度支部与四国银行团订于北京。清政府为改革币制及兴办东三省实业,向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借款一千万英镑,九五折实付,年息五厘,以东三省烟酒税、出产税、销场税和盐斤加价等款作抵,银行团有续办借款和参与合办东三省实业的优先权。
币制调查局
官署名。清宣统元年(1909)闰二月设立,隶度支部。专司调查币制改革事宜。二年改为币制局。
币制局
官署名。清宣统二年(1910)改币制调查局置,掌币制改革事宜。隶度支部。设提调一人,帮提调二人主局务。下设调查股、筹办股、稽核股、编译股及庶务股,各股置总会办一人主其事。
币制局提调
官名。清宣统二年(1910)置,为度支部币制局长官,员一人,正三品,由度支部左、右丞兼任,掌局务。
币制局
币制局的词语属性 拼音b zh j拼音字母bi zhi ju拼音首字母bzj 币制局的百科含义 官署名。清末度支部附属机构。宣统二年(1910)改币制调查局设。掌币制改革事宜。置提调一人,帮提调二人。下设调查股、筹办股、稽核股、编译股及庶务处。
币制
币制的词语属性 拼音b zh拼音字母bi zhi拼音首字母bz 币制的词语解释币制[ b zh ] 货币制度,包括拿什么做货币和货币的单位,以及硬币的铸造,纸币的发行、流通等制度。 币制的详细含义 国家规定的货币制度。包括用什么做货币,货币单位,以及硬币的铸造,纸币的发行、流通等
币制改革
币制改革的词语属性 拼音b zh gi g拼音字母bi zhi gai ge拼音首字母bzgg 币制改革的百科含义 国内有两次著名的币制改革,分别为国民政府币制改革、汉武帝币制改革。国外有三次有影响力的币制改革,分别为德国币制改革、津巴布韦币制改革、朝鲜币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