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指射差遣
宋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四川、两广、福建、湖南等八路文武官员差遣,许本路及北方诸路在选官员随意选定窠阙,称为八路官员指射差遣法。吏部的非次阙、经使阙与破格阙亦许选人指射。若两人以上指射同一窠阙,则以名次高者入选。
京师警察厅差遣所
京师警察厅内部机构。承总务处之命主管差遣事项,应差者随同督察员进行稽查和弹压重大事变。设巡官十二人,巡长三十四人,巡警一百三十三人。
差遣委员
官名。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任总统时设于总统府,掌承差遣办事。
差遣院
官署名。即京朝官差遣院。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置,掌少卿监以下京朝官考课、注拟差遣之事。淳化四年(993)罢,以其事归审官院。官署名。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置京朝官差遣院,简称差遣院,为吏部以外的铨选机构。掌少卿监以下京朝官的考课、注拟差遣之事。淳化四年
差遣
官制用语。宋朝任官制度,有官、职、差遣之别。宋初,分命朝臣领内外之事,三省六部及诸寺监正官皆阙而不除,止为代表官位、俸禄等级的寄禄官,遂有官与差遣之别。北宋前期,枢密使、三司使、判省事、判部事、判寺事、判监事、知谏院、知审官院、知审刑院及转运使、提点刑狱、
准备差遣
官名。宋朝都督、制置使、总领、留守、安抚使、转运使、三衙长官等属官。临时派遣处置各种事务。官名。宋代都督府、制置使司、总领所、留守司、安抚使司、转运使司、三衙长官等所属,以备临时派遣处置各种事务。
准备差遣
官名。宋代都督、制置使、总领、留守、安抚使、转运使、三衙长官等属官,以备临时派遣处置各种事务。
差遣院
官署名。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置京朝官差遣院,简称差遣院。主管少卿监以下京朝官考课、注拟差遣事宜。淳化四年(993)废,并入审官院。
差遣
宋任官制度,有官、职、差遣之别。官指寄禄官,即用以确定官位、俸禄的官称,如光禄大夫、迪功郎之类。职为一种加官,即馆职与贴职,用以授文学之士,贴职又常称为职名。差遣为官员所任实际职务,如知州、知县之类,有时亦简称为职。
准备差遣
准备差遣的词语属性 拼音zhn bi chi qin拼音字母zhun bei chai qian拼音首字母zbcq 准备差遣的百科含义 准备差遣,是宋代官职名称。
差遣院
差遣院的词语属性 拼音chi qin yun拼音字母chai qian yuan拼音首字母cqy 差遣院的百科含义 差遣院,宋官署名。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置。
差遣
差遣的词语属性 拼音chi qin拼音字母chai qian拼音首字母cq 差遣的词语解释差遣[ chi qin ] 分派去外面工作;派遣:奉上司~。 差遣的百科含义 差遣,指派遣;宋官员所任实际职务。唐后期,有时派官员以摄、判、知等名义主管不同事先。宋承唐制,加以发展,朝廷的台、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