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颍州府
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颍州为府。治阜阳县(今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涡阳、蒙城、颍上以西诸市、县及淮南霍邱县地。1912年废。
湖州府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改湖州路置。直隶京师。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属浙江布政司。治所、辖境同湖州。清属浙江省杭嘉湖道。1912年废。
庐州府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庐州路为府。置江淮行中书省于此。明洪武以后直隶南京。治所同庐州路。辖境东北部较庐州路略有缩小。清初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雍正二年(1724)因六安州升为直隶州,西部辖境仅至舒城县。1912年废。
泉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改泉州路为府,治所、辖境同泉州路。属福建省。清辖境缩小,永泰、德化二县割出置永春直隶州,澎湖列岛划属台湾府。1913年废。
惠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改惠州路置。治归善县(今惠州市)。辖境西起今广东九连山、罗浮山和潼湖,东包有兴宁、五华及揭西县西部地。属广东省。清雍正十一年(1733)割兴宁、五华二县地置嘉应州,辖境缩小。1912年废。
袁州府
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改袁州路为府。治所、辖境同袁州路。明、清属江西省。1912年废。
琼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改乾宁安抚司置。治琼山县(今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割崖县、保亭、陵水、万宁、乐东、昌江、白沙、东方八县地置崖州,直隶广东,辖境缩小。1911年废。
蒲州府
清雍正六年(1728)升蒲州直隶州置。治永济县(今永济市西南蒲州镇)。辖境相当今山西西南部的永济、临猗、万荣三市、县及芮城县西部地区。1912年废。
黄州府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黄州路置。治黄冈县(今黄冈市)。属湖广行省。明洪武九年(1376)改属河南布政司,二十四年还属湖广布政司。辖境相当今湖北长江以北、滠水流域以东地区。清属湖北省。雍正七年(1729)属县黄陂划归汉阳府,辖境缩小。1912年废。
浔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改浔州路置。治桂平市(今市)。辖境相当今广西桂平、贵港、平南等市、县地。属广西省。清雍正年间划入今武宣县地。1913年废。
饶州府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改饶州路为鄱阳府,寻改饶州府。治所、辖境同饶州路。明、清属江西省。明中叶万春山寨、姚源洞起义,皆爆发于此。1912年废。
雅州府
清雍正七年(1729)升雅州置。治雅安县。属四川省。辖境相当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地区(汉源、石棉二县的大渡河以南除外)和西藏宁静山以东地。光绪三十年(1904)升打箭炉厅为直隶厅,辖境缩小,仅有今四川雅安地区(汉源、石棉二县的大渡河以南除外)及泸定县部分地区。1913年
沅州府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沅州路置。属湖广行省。治卢阳县(今芷江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怀化、芷江、洪江、麻阳、新晃等市、县地。明洪武九年(1376)降为州,清乾隆元年(1736)又升为府。属湖南省。治芷江县。嘉庆二十二年(1817)分今新晃县地置晃州直隶厅,辖境缩小。1913年废
处州府
元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改处州路为安南府,寻又改处州府。治所、辖境同元处州路。明清属浙江省。1912年废。
潮州府
明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置。治海阳县(今广东潮州市)。同年废梅州来属。辖境相当今广东梅州市和汕头市及其所辖县(兴宁、五华二市、县除外)。属广东。清雍正十一年(1733)割今梅州市及梅县、平远、蕉岭三县地置嘉应直隶州,辖境缩小。1914年废。
高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改元高州路置。治茂名县(今高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茂名、高州、电白、信宜、化州、吴川、廉江等市、县地。明清属广东省。1912年废。
瑞州府
明洪武二年(1369)改瑞州路为府。属江西省。治所、辖境同瑞州。1912年废。
靖州府
明洪武三年(1370)改靖州置。治永平县(今湖南靖州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渠水流域和贵州锦屏以东清水江流域和亮江流域。九年复降为州。
泽州府
清雍正六年(1728)升泽州为府。治凤台县(今晋城市)。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水、阳城、晋城、高平、陵川等市县地。1912年废府存县。1914年改凤台县为晋城县。
徐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升徐州置。治铜山县(今江苏徐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新沂市、宿迁市以西,泗洪县以北地区和安徽淮北市以北的萧县、砀山等县地。1912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