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崇文馆学士
官名。唐朝太子左春坊崇文馆长官,无常员,掌经籍图书,教授学生,无其人则庶子领馆事;肃宗乾元(758—760)初以宰相为之,总馆事。官名。唐与辽置,见“崇文馆”。
崇文祭酒
官名。①十六国前凉置。《晋书张轨传》: “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② 十六国汉置。《晋书 刘曜载记》,“曜立太学于长乐宫东,小学于未央宫西,简百姓年二十五已下十三已上,神志可教者千五百人,选朝贤宿儒明经笃学以教之。以中书监刘均领国
崇文馆大学士
官名。辽朝南面官,崇文馆官员,所掌不详。韩延徽,太祖时为崇文馆大学士。(《辽史韩延徽传》)官名。辽置,属南面朝官,太祖时韩延徽曾任此职。
崇文院检讨
官名。北宋前期置,以京朝官兼任,职掌同史馆检讨。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参见“史馆检讨”。官名。掌修国史,以京朝官充任。
崇文院校书
官名。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置,以选人考试合格者充任,以备朝廷访问差使。在任二年后取旨,或除馆职,或升擢资任,或授合入差遣。元丰(1078—1085)改制废。
崇文观祭酒
官名。三国魏明帝置。《三国志王肃传》: “以常侍领秘书监,兼崇文观祭酒。”官名,三国魏明帝青龙四年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青龙四年)夏四月。置崇文观,征善属文者以充之。”《三国志魏书王肃传》:“后肃以常侍领秘书监,兼崇文观祭酒。”
崇文馆
官署名。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改崇贤馆置,设学士、直学士,无常员,缺则以太子庶子领馆事。肃宗乾元(758—760)初,以宰相为学士,总馆事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徙。德宗贞元八年(729)以前隶属不定,时隶门下坊,时隶桂坊; 此后隶左春坊不改,又置校书郎、馆生、书直、典书等。辽朝
崇文观
官署名。三国魏置,设祭酒。《三国志魏明帝纪》: 青龙四年(236),“置崇文观,征善属文者以充之。”官署名。魏明帝青龙四年始置崇文观,用来安置文学之士,王肃以常侍领秘书监,兼崇文观祭酒(首领)。参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崇文院
官署名。北宋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修建三馆书院,次年赐名崇文院。设检讨、校书等职,以他官兼领。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并归秘书省。官署名。宋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秘书阁会为崇文院,掌管监修国史、经籍图书、书籍修撰和校
崇文院校勘
官名。见“校勘”。
崇文院孔目官
官名。掌收贮图书•勾稽簿籍等事。
崇文院勾当官
官名。以内侍二人充任,通掌三馆图籍事。
崇文义从
十六国时前秦苻坚谋大举攻东晋,下书征发诸州兵马。每十丁遣一兵,凡门在灼然,被征调者,称崇文义从。
崇文祭酒
官名。十六国前赵主刘曜立太学、小学,置崇文祭酒,掌以经学教谕生徒,秩次国子祭酒,以董景道明经而擢任之。前凉张轨亦置,位视别驾。
高崇文
唐幽州(治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今陕西长武北),善治军,累官至金吾将军。曾大破吐蕃军,以功封渤海郡王。元和元年(806),刘辟叛,以宰相杜黄裳荐,授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统军讨伐,八战皆捷,擒刘辟送京师处斩,封南平郡王、剑南西
崇文馆学士
官名。唐代崇文馆长官,无常员,掌经籍图书,教授学生,无其人则庶子领馆事;乾元初以宰相为之,总馆事。
崇文监
官署名。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由艺文监改。次年隶翰林国史院。
崇文院
官署名。宋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掌修史、藏书、校书,称为西馆。太平兴国二年(977)修建三馆书院,次年赐名崇文院,迁贮西馆书籍。端拱元年(988),又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阁,仍与三馆总称崇文院,有检讨、校书等官,皆以他官兼领。元丰改制,并归秘书省。
崇文馆
官署名。三国魏文帝始置。唐贞观十三年(639),东宫置崇贤馆。上元二年(675),避太子李贤讳,改称崇文馆。有学士、直学士,为太子属官,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又设校书郎,校理四库书籍。后以宰相为学士,总领馆事。学生多则二十人,少则十五人。出身与课试同弘文馆。辽代沿置
泾阳县崇文塔
泾阳县崇文塔的词语属性 拼音jng yng xin chng wn t拼音字母jing yang xian chong wen ta拼音首字母jyxcwt 泾阳县崇文塔的百科含义 崇文塔,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崇文塔景区内,巍然矗立于泾河北岸,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泾阳人尚书李世达倡导主持,南京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