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山童
韩山童、刘福通起义
元末北方农民大起义。因起义者以头裹红巾为标志,故又称红巾军大起义。领袖韩山童,原籍栾城(今河北栾城西),其祖父因传播白莲教谪徙广平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领袖刘福通,颍州(今安徽阜阳)人。韩山童、刘福通均为北方白莲教首领。元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异常尖锐。蒙古贵
韩山童
元栾城(今属河北)人。祖父因以白莲教聚众,被谪徙永年(今属河北)。他仍以白莲教组织群众,宣传“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又称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与刘福通等谋在颍州(今安徽阜阳)举兵反元,事泄,被捕遇害。
韩山童
韩山童的词语属性 拼音hn shn tng拼音字母han shan tong拼音首字母hst 韩山童的百科含义 韩山童(约1310-1351年),元末民变军(红巾军)领袖,出生于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一信仰白莲教的家庭。成年后一边务农,一边传播白莲教,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主张推翻元
山童石烂
山童石烂的词语属性 拼音shn tng sh ln拼音字母shan tong shi lan拼音首字母stsl 山童石烂的词语解释山童石烂[ shn tng sh ln ] 指山无草木,石头腐烂。比喻不可能有的现象。 山童石烂的详细含义 【解释】:指山无草木,石头腐烂。比喻不可能有的现象。 山童石烂的成语接龙 烂
韩山童
【生卒】:?——1351 栾城(今属河北)人,其先辈传白莲教,贬徙永年。山童继续传教,倡言“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河南、江、淮间百姓奉信者甚多。其教徒又说他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谋划起兵,以红巾为号。元至正十一年,事泄,为官吏杀害。【生卒】:?—1351【
韩山童
【生卒】:?—1351【介绍】: 元末栾城人。农民军首领。其祖父因传授白莲教,被谪戍他乡。山童续宣传白莲教教义,倡言天下将大乱,弥勒佛降生,明王出世。至正十一年,聚众三千,以红巾为号,被推为明王,在颍州颍上宣誓准备起事,事泄,被捕死。
韩山童
【生卒】:?——1351 栾城(今属河北)人,其先辈传白莲教,贬徙永年。山童继续传教,倡言“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河南、江、淮间百姓奉信者甚多。其教徒又说他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谋划起兵,以红巾为号。元至正十一年,事泄,为官吏杀害。【生卒】:?—1351【
《山童石烂》来历意思解释
谓山无草木,石头腐烂。比喻不可能有的现象。宋 刘昌诗《芦浦笔记.欢会誓》:“侍女之席,誓不敢即;渝盟受殃,神质于旁。山童石烂,言则可诞;山崇石坚,此言不愆。”并列。童,秃。山不生草木,石头腐烂。比喻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宋刘昌诗《芦浦笔记欢会誓》:“侍女之席,
《山童石烂》来历意思解释
谓山无草木,石头腐烂。比喻不可能有的现象。宋 刘昌诗《芦浦笔记.欢会誓》:“侍女之席,誓不敢即;渝盟受殃,神质于旁。山童石烂,言则可诞;山崇石坚,此言不愆。”并列。童,秃。山不生草木,石头腐烂。比喻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宋刘昌诗《芦浦笔记欢会誓》:“侍女之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