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山庙
山庙
传说在一座深山老林里有一座庙。此寺庙正坐落在山腰上。 你说怪不怪,在这个村庄里竟然没人知道那半山腰上有寺庙。不是村里人不上那山,村里人几乎每天都会有人去那山上砍柴之类,但就是没人发现那座寺庙。难道该寺庙自会隐身不成?物也,非能所隐。堂堂而立的寺庙又不是孙
吴山庙令
官名。吴山又称吴岳或岳山,在陕西省陇县西南。隋制于吴山置庙令,以供神祠洒扫。
康山庙
康山庙的词语属性 拼音kng shn mio拼音字母kang shan miao拼音首字母ksm 康山庙的百科含义 康山庙位于福州晋安区岳峰镇康山顶。尽管历尽劫难尚待修复,但它一直以宏伟的殿宇、丰富的历史人文积淀和民间信仰的渊源,吸引着海内外的善男信女。1998年,福州晋安区政府公布该庙为
云龙山庙会
云龙山庙会的词语属性 拼音yn lng shn mio hu拼音字母yun long shan miao hui拼音首字母ylsmh 云龙山庙会的百科含义 云龙山庙会俗称云龙山会,因凿刻了观音像,信佛教者多来拜祭,久而久之形成观音会,中国民间称为云龙山会。是集祭祀、歌舞、文娱、商贸于一体的中国民俗活动
赛尧山庙文
赛尧山庙文的词语属性 拼音si yo shn mio wn拼音字母sai yao shan miao wen拼音首字母sysmw 赛尧山庙文的百科含义 《赛尧山庙文》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一篇散文。
洪山庙
洪山庙的词语属性 拼音hng shn mio拼音字母hong shan miao拼音首字母hsm 洪山庙的百科含义 洪山庙行政村隶属于河南省太康县大许寨乡,包括洪山庙村,石佛堂村,王楼村,东张村,商王村。
南山庙
南山庙的词语属性 拼音nn shn mio拼音字母nan shan miao拼音首字母nsm 南山庙的百科含义 道教庙宇。南山庙在山西省阳高县原解店镇东南隅。创建年代不详,唐代已有部分建筑,元代至元二十八年 (1291)至大德元年(1297)重建,明清两代屡有重修。现存有飞云楼、午门、献殿、享亭。
南山庙
南山庙的词语属性 拼音nn shn mio拼音字母nan shan miao拼音首字母nsm 南山庙的百科含义 道教庙宇。南山庙在山西省阳高县原解店镇东南隅。创建年代不详,唐代已有部分建筑,元代至元二十八年 (1291)至大德元年(1297)重建,明清两代屡有重修。现存有飞云楼、午门、献殿、享亭。
海山庙
海山庙的词语属性 拼音hi shn mio拼音字母hai shan miao拼音首字母hsm 海山庙的百科含义 海山庙是张家口市阳原县,马圈堡乡南山的一个小庙,位于榆林关村的西南。
歇山庙
歇山庙的词语属性 拼音xi shn mio拼音字母xie shan miao拼音首字母xsm 歇山庙的百科含义 歇山庙是一个小庙宇,位于内江资中县。
阳山庙观赛神
阳山庙观赛神的词语属性 拼音yng shn mio gun si shn拼音字母yang shan miao guan sai shen拼音首字母ysmgss 阳山庙观赛神的百科含义 《阳山庙观赛神》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诗词之一。
青山庙
青山庙的词语属性 拼音qng shn mio拼音字母qing shan miao拼音首字母qsm 青山庙的百科含义 青山庙是位于梧州市长洲区泗洲村上有一座小有名气的古庙,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重修,后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于1988年开始重建的。
灵山庙
灵山庙的词语属性 拼音lng shn mio拼音字母ling shan miao拼音首字母lsm 灵山庙的百科含义 湖南省草市镇灵山庙,灵山位于草市街首的洣水河畔,山似铜钟,孤峰独秀。山顶于后唐同光年间(923-926年)建有灵山庙;千余年来,几毁几建,香火经久不衰。原庙坐西向东,庙南建有灵山
西山庙
西山庙的词语属性 拼音x shn mio拼音字母xi shan miao拼音首字母xsm 西山庙的百科含义 西山庙在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凤山(别称西山)东麓,本名关帝庙,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建成。全庙依山构筑,历经重修扩建,现为清光绪年间重修格局,占地4800平方
天山庙
天山庙的词语属性 拼音tin shn mio拼音字母tian shan miao拼音首字母tsm 天山庙的百科含义 天山庙位于天山之巅,海拔2700米,南距哈密市60千米。登临天山庙,天山美景一览无余。天山庙全称"天山关帝庙",庙为方体建筑,长12米,宽7米,巨木为梁,青砖为墙,墙中嵌有四根立柱;
华山庙碑
华山庙碑的词语属性 拼音hu shn mio bi拼音字母hua shan miao bei拼音首字母hsmb 华山庙碑的百科含义 华山庙碑,全称为《汉西岳华山庙碑》,简称《华山碑》,也称《延熹华岳碑》东汉石刻。东汉延熹八年(165)立。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毁于地震。碑文22行,每行38字。碑额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