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内小臣奄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内小臣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司内上士属官,由阉人充任,负责后宫事务,下设内小臣奄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内小臣奄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司内上士内小臣奄中士佐官,正一命。
内小臣
官名。周朝置。宦官,掌王后嫔妃御见之事。《仪礼 燕礼》: “遂献左右正,与内小臣。”郑玄注: “内小臣,奄人,掌君阴事阴令,后、夫人之官也。”《周礼天官》有“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后出入,则前驱。若有祭祀、宾客、丧
马小臣
官名。殷商置。武官。《甲骨文合集》第二七八八二片: “来告大方出伐我自, 马小臣”。武官名。商代设置, 卜辞有“……来告大方出伐我��,(传)马小臣令”(《粹》一一五二片)。说的是有人来报告“大方”部落出动, 向商军进攻,是否命马小臣迎
内小臣奄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内小臣奄上士四人,为王后的侍从。北周依《周礼》置内小臣奄中士,正二命,内小臣奄下士,正一命。属天官府司内上士。
小臣师
官名。周朝置。诸侯侍御小臣的官长。掌祭祀宾客飨享侍御之政令。位在小臣正之下,众小臣之上。《仪礼大射》: “射人告县于公。公升即位于席西向。小臣师纳诸公卿大夫。”郑玄注: “小臣师,正之佐也。正相君,出入君之大命。”贾公彦疏: “下有小臣正。正,长也。故以师为
小臣正
官名。周朝置。诸侯侍御小臣之长。掌传君主命令,正君主服位。《仪礼大射》: “公坐取大夫所媵觯兴,以酬宾。宾降西阶下,再拜稽首。小臣正辞。”郑玄注: “正,长也。”参见“小臣师”郑玄注。
小臣
官名。商朝始置,周朝沿置。殷商至西周,为君王近臣,掌王命传达,参与辅政,地位颇尊。春秋时期为侍御阉官。随王征伐,侍待君王,奉命出使,率众劳役; 掌祭祀,宾客飨食之服位。《周礼》夏官有“小臣”,“上士四人”,“掌王之小命,诏相王之小法仪。掌三公及孤卿之复逆,正
小臣艅犀尊
商代晚期青铜器。传为清道光年间出土于山东寿张(今梁山县境)。通高24.5厘米。尊作犀牛形,素面,犀角粗壮,躯体肥大,四足着地。有铭文二十七字,记载商王(帝乙或帝辛)十五年举行肜祀时,伐人方而归,于丁巳日省视夔京,小臣艅受到王赏赐的夔贝。此尊形象在商器中仅此一件,为
小臣
官名。商代始置,周沿置。殷商至西周,为君王近臣,掌传达王命,参与辅政,地位颇尊。春秋时期为侍御阉官,随王征伐,伺候君王,奉命出使,率众劳役;掌祭祀、宾客飨食之服位。
内小臣
官名。周代置,掌王后嫔妃御见之事,以宦官充任。
小臣师
官名。周代置。诸侯侍御小臣的官长。掌祭祀宾客飨享侍御之政令。位在小臣正之下,众小臣之上。
小臣正
官名。周代置。诸侯侍御小臣之长。掌传君主命令,正君主居位。《仪礼大射》:“公坐取大夫所媵觯兴,以酬宾。宾降西阶下,再拜稽首。小臣正辞。”郑玄注:“正,长也。”
内小臣奄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司内上士属官,掌后宫杂务,以宦官充任。正二命。隋开皇元年(581)罢。
马小臣
官名。商代置。武官。
内小臣
内小臣的词语属性 拼音ni xio chn拼音字母nei xiao chen拼音首字母nxc 内小臣的百科含义 内小臣,古代官名。《周礼》谓天官所属有内小臣,设奄上士四人及史、徒等人员。侍从王后,依王后之命处理事务。
小臣
小臣的词语属性 拼音xio chn拼音字母xiao chen拼音首字母xc 小臣的词语解释小臣[ xio chn ] 1.春秋以后指卑微的小吏。 2.宫中执役的宦官。 3.臣子在君王前的自称。 小臣的百科含义 词语:(xio chén)出处《国语晋语二》:“ 骊姬与犬肉,犬毙。饮小臣酒,亦毙。”官名
内小臣生
【介绍】: 見魯内小臣生鼎(集成02354),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人,名生,魯國内宮的小臣。
小臣
【介绍】: 見小臣簋(曲村505頁圖702.7),西周早期人,名,擔任周王朝小臣之職。
小臣
【介绍】: 見小臣簋(2件,集成04238-04239),西周早期人,名,擔任周王朝小臣之職。康王十八年東夷反叛,伯懋父以殷八師征東夷,十二月自師到東,伐海堳,回來後駐扎牧師,伯懋父秉承王命賜給小臣地出產的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