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豆芽店的对联
 这天,小布布和爷爷逛市场的时候,看见集市上一家豆芽店为了招揽顾客,在店门两侧贴了一副对联。   这副对联可真是奇怪啊!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是“长长长长”。小布布读了一遍又一遍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就问豆芽店老板:“
端午对联撷趣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现采撷一些与端午(端阳)有关的佳联妙对,与读者共赏。   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出一上联,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上联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
拟医院对联
骨科   上联:非木匠,非石匠,也曾挥锯弄锤。   下联:是医生?是强盗?经常绑手缚足。   横批:刀斧情深。   肝胆科   上联:管你英雄豪杰,来此便丧胆。   下联:劝那男女老少,莫要坏心肝。   横批:坏了没法医。   脑外科   上联:开头颅,抽热血,只
辛酸寒儒的对联
古代从事教育的儒士们,其生活大都辛酸寒苦,而他们又能安守清贫、安贫乐道,这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从他们所留下来的对联中,充分反映出这种不幸和他们的心声。   有一副对联写道:“座上无毡,且喜身寒心内暖;门前有谷,谁怜眼饱腹中饥。”这是大多数教书先生的生活写
王维对对联
 传说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年进京赶考,傍晚的时候走到一处荒野,荒野上只有一座小茅屋。王维在门外敲门,过了半天,一位年轻的姑娘出来开门。   王维把要留宿的想法和姑娘说了,姑娘听了之后微微一笑,说道:“我爹爹说了,让来的客人对对联,如果对上了,就可以留宿,如果
对联趣事
 明朝翰林大学士解缙堪称诗词名家,他自幼聪明好学,7岁能诗善文,而且生性刚直。一次,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有此高才,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想有意当众奚落他一番。   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家丁说主人吩咐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
闲话关帝庙对联
解放前的关帝庙,几乎遍及全国大小城镇及乡村。关帝庙供奉关公。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是老少皆知的三国名将。关羽之所以得天独厚,遍享人间香火,与历代封建帝王对他的封赐推崇有关。关羽在世时,就被曹操表封为汉寿亭侯。死后追谥壮缪。刘宋朝又加封武安王。明万历年再加封
给厕所写对联
诗词故事   民国时期,山东某县的一个县长,以“倡导文明,改良风化”为名,在县城里新建了五座漂亮的公共厕所。新厕建成时,县长还要逐个剪彩,不但要鸣锣放炮,还要在每座厕所两边贴上大红对联。   按说县府都是耍笔杆儿的文人,写几副对子不是啥难事儿,可一听说是为
苏东坡立志巧改对联的故事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
对联故事:郭沫若小时候对对联的故事
郭沫若从小聪明过人,6岁时就能吟诗作对。他的私塾老师,嗜好垂钓,即便是严冬季节也不间歇,时常吟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以自乐。   一天,老师钓鱼归来,余兴未尽,就在黑板上写下“钓鱼”二字,对学生说: “你们看这‘钓鱼’二字,前一字是动词,后一字是
一飞,飞上天的对联故事
明代文学家蒋焘,幼年才思敏捷。   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   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   爷爷见了,笑着说:三跳,跳下地;   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   一飞,飞上
于谦妙对的对联故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取辛丑科进士。   于谦祖籍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于庄村。于
读书人和村妇对对联的故事
清朝初年上巳日这天,一位城里的读书人,出城踏青。只见桃红柳绿,菜花金黄,蜜蜂飞舞,燕剪绿波,春意盎然。   这时一群农夫农妇挑河泥从田边走过,他信步退避到一条田埂中间。不巧,迎面走来一位挑泥担的姑娘。   读书人进退两难,左右又有淤泥阻挡,不知如何是好。姑娘
春节贴对联的由来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春
对对联收弟子
从前,苏南常熟城里有个名叫陈礼庭的七十多岁老中医。他自幼好学上进,学识渊博,十九岁开始行医,医术高明,妙手回春。他的医馆每天都是门庭若市,甚至有人从百里以外赶来求医。他医治好的疑难杂症不计其数,对病家望、闻、问、切,十分精心,态度也和善亲切,人们都称他“活
有趣的谐音人名对联
相传,明末清初,有个叫林大茂的人,他的父亲是个长工,他七岁就给地主放马。大茂聪明伶俐,但家里没钱供他上学。他只好每天牵着马到学堂围墙外的草地上放牧,偷听先生讲课。日积月累,大茂已是满腹学问,吟诗作对不在话下。   大茂十一岁那年的春天,县里举行要科举考试,
历史上的休妻对联
清朝雍正年间,苏州有个名叫赵勋的秀才,他家境贫寒,住着两间破草房,屋内空空如也,身上衣衫褴褛,常常食不果腹。他一介文弱书生,除了埋头读书,其他的谋生本事一概不知。二十几岁了还没娶上媳妇。   一年,经人说合,他得以娶到村里塾师的女儿秀珍。秀珍聪明贤惠,知书
陈二郎写对联的故事
清朝道光年间,常德府出了个机智人物陈二郎。他家住城北柳叶湖大堤下的陈家村,父母死得早,由哥嫂供养读书才考中秀才的。之后,他又考过两次乡试,但都没中举。从此就在村里以教书为生。   有一年,城里的城隍庙唱戏,知府大人也想去看戏。为了巴结知府大人,搭戏台的这天
对联故事:陋巷穷门皇家对
相传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时,突然心血来潮,带上几名贴身保镖,乔装打扮一番,来了个微服私访。   江南历来是膏腴之地,山清水秀,风和日丽。这位风流天子一路吃喝玩乐,真叫一个痛快!可是期间他路过一户人家门口,看到破烂不堪的大门上贴的一副对联时,心里十分不快。  
兄弟对联的故事
从前,安徽肥东县城里,有兄弟二人合开了一爿店。这爿店与众不同,经营两种业务,一边修鞋,一边卖油漆。   其中,老大是个修鞋匠,专门修补鞋子,整天补补钉钉,到处奔忙。老二是个漆匠,不但卖油漆,还帮人家漆家具,双重经营。他们两人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店里生意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