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宣抚
宣抚判官
官名。宋朝宣抚司属官,掌赞使务,不常设。神宗熙宁(1068—1077)中,以直舍人院吕大防充任,为宣抚司上佐。南宋沿置。高宗绍兴十年(1140),杨沂中以太尉为淮北宣抚副使,刘琦以节度使为判官,礼抗权均,非昔日可比。官名。宋设此官,不常置,掌赞使务。参看《宋史职官七宣抚判
宣抚处置副使
见“宣抚处置使”。
宣抚处置使司
见“宣抚处置使”。
宣抚处置使
官名。南宋初年置,以知枢密院事张浚充任,置宣抚处置使司于秦州,掌川陕、京西、湖北路宣抚之事,许以便宜行事,设属官如宣抚使。后设副使佐之,又设参议官专掌措置财用。官名。见“宣抚使司”。
奉使宣抚
使职名。元朝廷派遣官员视察各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官吏贪廉,或奖励将帅,称奉使宣抚。非常制,系临时性设置。
宣抚安慰使
官名。唐置,德宗以后,派朝臣巡视灾区,称宣抚安慰使。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宣抚大使
官名。见“宣抚使司”。
宣抚处置使
官名。南宋初年置,以知枢密院事张浚充任,置宣抚处置使司于秦州,掌川陕、京西、湖北路宣抚之事,许以便宜行事,设属官如宣抚使。后设副使佐之,又设参议官专掌措置财用。
宣抚判官
官名。宋代宣抚司属官,掌赞使务,不常设。熙宁中,以直舍人院吕大防充任,为宣抚司之佐。南宋沿置。
奉使宣抚
使职名。元朝廷派遣官员视察各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官吏贪廉,名奉使宣抚。系临时性设置。元代共派遣五次,即成宗大德七年(1303)、仁宗延祐二年(1315)、泰定帝泰定二年(1325)、顺帝至正五年(1345)和至正十七年。受遣者给二品印。前四次均按道分别派遣。大德七年七道奉使宣抚所罢
宣抚
宣抚的词语属性 拼音xun f拼音字母xuan fu拼音首字母xf 宣抚的词语解释宣抚[ xun f ] 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宣和遗事》后集:“徽宗 詔 童贯 復行宣抚 云中 等路。”《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九月,戊申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