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宣慰司
梭磨宣慰司
土司名。清置。在今四川马尔康县梭磨乡。始祖曩索沙甲布,雍正元年(1723)从征廓尔喀有功,颁给副长官司印信号纸。乾隆十五年(1750)勒儿悟以征金川功升安抚司;四十年又以征大小金川功升宣慰司,辖十九寨。
水西宣慰司
元在今贵州境内土司即有水西、水东之称。明贵州宣慰司(治今贵阳市)由安氏世袭宣慰使,宋氏世袭宣慰同知,两宣慰各有分地。安氏辖境约当今省境西北部息烽、修文县以西,普定县以北,水城县以东,大方县以南地区,以大部分在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通称水西宣慰。宣慰使初与同知宋
思南宣慰司
土司名。明玉珍时析思州宣慰司地置。治今贵州思南县。辖境相当今贵州思南、德江、印江、沿河、务川等县地。明初沿置。永乐中,宣慰使田宗鼎与思州宣慰使田琛构兵,屡禁不止。十一年(1413)废宣慰司置土府,隶贵州布政司。
思州宣慰司
唐思州,元设思州军民宣抚司、宣慰司。治龙泉坪(今贵州凤冈县),明玉珍时移治今贵州岑巩县。永乐十一年(1413)改为思州府。
者线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云南行省所辖。治者线(今泰国清盛)。泰定四年(1327),因八百媳妇土官之请置。设木安、孟杰二府隶属。以乌撒宣慰司官你出公与当地土官招南通并为宣慰使都元帅,南通之子、侄知二府事。至正二年(1342)罢,并入八百宣慰司。
称海宣慰司
官署名。元代置。设司于称海(今蒙古国科布多东),设于大德十一年(1307)。隶岭北行省。分管行省西境屯军。至治三年(1323)罢,改立屯田总管府。后复置。
亦奚不薛宣慰司
土司名。亦奚不薛,《元史》又作亦乞不薛或也可不薛,意为水西。元至元十五年(1278)亦奚不薛降,寻屡举兵叛。十九年元军征亦奚不薛,尽平其地,遂置顺元等路军民宣慰司及都元帅府于顺元,立亦奚不薛、阿苴、鲊陇三路达鲁花赤以军镇守,亦奚不薛首领阿里仍不服。二十年置亦奚不
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
或称明正宣慰司、明正土司。土司名。明洪武初年,长河西土官、元右丞刺瓦蒙遣理问官高惟善朝贡,洪武十六年(1383)又遣惟善及从子万户若剌来朝,遂置长河西等处军民安抚司,司治打箭炉(今四川康定)。二十年命高惟善招抚鱼通、宁远诸处,行其开垦荒地、修筑道路、增设市场、招来
柿溪宣慰司
土司名。宋末,向克武以军功授宣抚使,拥桑植上下二地,世代承袭。后隶桑植司。明宣德四年(1429),因仲贤、仲贵兄弟争袭,废宣抚司。改为上下二长官司,命二人分管,世袭。万历二十八年(1600)上峒长官向秉忠奉调征播州杨应龙,以功升宣抚司回任。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
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官署名。简称山东宣慰司。蒙古中统三年(1262)设济南、滨、棣、益都等路宣慰司,治济南路(治今山东济南市)。至元二年(1265)罢。二十二年复置济南道宣慰司,即山东东西道宣慰司,二十四年移治益都路(治今山东青州市)。至大二年(1309),辖益都、济南、般阳三路和宁海一州。明洪武
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云南行省所辖。皇庆元年(1312),元遣使招谕八百媳妇诸部。此后诸部大小首领屡纳贡,请官守。至顺二年(1331)置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治今泰国清迈),以土官昭练为宣慰使都元帅。至正二年(1342),罢蒙庆宣慰司,并入八百宣慰司。
八百大甸宣慰司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改八百等处宣慰使司为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辖境同元八百宣慰司。嘉靖间地入缅甸。
八百宣慰司
元至顺二年(1331)改蒙庆宣慰司置八百等处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今缅甸掸邦东部,萨尔温江以东,湄公河以西地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改置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
河东山西道宣慰司
简称河东宣慰司。属元中书省直辖。置司于大同路,分管大同、冀宁(治今山西太原)、晋宁(治今山西临汾)三路,辖境包括今山西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又置分司,以领德宁(治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净州(治今内蒙古四子王旗西)等路。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