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明英宗实录
书名。明官修。三百六十一卷。起宣德十年(1435)正月,讫天顺八年(1464)正月,首尾三十年,附景泰帝事迹八十七卷,但通行的1940年影印江苏国学图书馆传抄本,附录为九十一卷,起自卷一百八十三,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止于卷二百七十三,景泰七年(1456)十二月,并标明《废帝戾
清实录
即“清历朝实录”。
凤鹤实录
书名。清胡潜甫著。为《皖北洪杨战祸记》上卷,题中“凤鹤”疑为“风鹤”之误。抄本。按年月日记载咸丰二年(1852)至九年有关安徽清军与太平军作战大事。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
云南实录
书名。元郝天挺撰。五卷。已佚。
明光宗实录
书名。明官修。八卷。记光宗在位期间史事。天启初年,以叶向高等为总裁官,与《神宗实录》同修,三年(1623)成书。后魏忠贤当国,以其党霍维华主持改修,对原稿大加涂抹。改本未及上而熹宗死,至崇祯元年(1628)始进呈。事后,霍本与叶本并存皇史宬。今之影印本为叶本。
明孝宗实录
书名。明官修。二百二十四卷。详记孝宗在位期间史事,起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终于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正德元年(1506)始修,刘健、谢迁等主其事。后刘、谢去位,李东阳、焦芳等任总裁。正德四年四月书成。焦芳主笔,褒贬任意,如与何乔新、彭韶、谢迁等人交恶,皆肆意诋
明成祖实录
即“明太宗实录”。
明世宗实录
书名。明官修。五百六十六卷。记世宗在位期间的史事,起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迄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始修于隆庆元年(1567)四月,徐阶等任总裁。书未成,神宗即位,改命张居正等续修。万历五年(1577)八月书成。张居正主事严格,纂修诸人又多能持正,故此实录向为后世史
明仁宗实录
书名。明官修,十卷。记仁宗在位时期史事,起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讫洪熙元年(1425)五月。始修于洪熙元年闰七月,杨士奇任总裁,宣德五年(1430)五月成书。撰者依据章疏及史臣所记史书,参以见闻,故记述有关制度及史事本末较为详明。
明太宗实录
书名。明官修。一百三十卷。起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迄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其中前九卷《奉先靖难事迹》,自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至建文四年(1402)六月,为建文朝附录。洪熙元年(1425)五月,命张辅、蹇义、夏原吉等为监修官,杨士奇、黄淮、杨荣、金幼孜、杨溥等为总裁
明穆宗实录
书名。明官修。七十卷。记穆宗在位期间史事,起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终隆庆六年(1572)五月。隆庆六年十月始修,张居正任总裁官,万历二年(1574)成书。与《世宗实录》同修,凡例略有不同,内容尚详实。
明宪宗实录
书名。明官修。二百九十三卷。述宪宗在位期间史事,起天顺八年(1464)正月,终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弘治元年(1488)闰正月,以刘吉为总裁纂修,四年八月成书。因刘吉与宪宗末年大学士刘珝及吏部尚书尹旻不和,故记事中多有曲笔。
明熹宗实录
书名。明官修。八十四卷。起泰昌元年(1620)九月,讫天启七年(1627)七月。崇祯元年(1628),命朱纯臣为监修官,温体仁、张至发、张贞运、贺逢圣、黄士俊等为总裁官,负责纂修。然因当时纲纪废弛,史官旷职,至崇祯末始成书。清军入北京后,实录仍在皇史宬。清顺治二年(1645)诏修
明宣宗实录
书名。明官修。一百十五卷。记宣宗在位期间史事,起洪熙元年(1425)六月,终宣德十年(1435)正月。宣德十年七月始修,以杨士奇为总裁,正统三年(1438)书成。此前修实录以文武勋臣充任监修官,自是录始只任勋臣一人充任,不再用文臣监修。
明神宗实录
书名。明官修。五百九十六卷。记神宗在位期间史事,起隆庆六年(1572)五月,讫万历四十八年(1620,即光宗泰昌元年)七月。天启元年(1621)三月始修,以张惟贤为监修官,叶向高、刘一燝、韩爌、史继偕等为总裁官。次年,命董其昌往南方采辑先朝奏章、遗事,录成三百册,又选录留中
顺宗实录
书名。亦称《唐顺宗实录》。唐韩愈、沈传师、宇文籍撰,李吉甫监修。五卷。编年体。书成于唐元和九年(814)。以前史官韦处厚《先帝实录》尚未周悉,因予重修。愈等于韦书削除常事,增补关于时政诸事凡十之六七,遂成此编。记贞元二十一年(805)顺宗李诵起藩邸至卒葬山陵共八个月
弘光实录钞
书名。明末清初黄宗羲撰。四卷。所记起于弘光帝即位于南京,迄于左懋第被杀,袁继咸被执。系据弘光朝邸报,参以见闻撰成。
承圣实录
书名。一作《承圣降录》。隋裴政撰。十卷。久佚。
永历实录
书名。明末清初王夫之撰。二十五卷。纪传体。记载永历帝朱由榔在位十五年始末。卷一为本纪,卷二以下皆为列传,其《死节》、《佞幸》、《宦者》诸传,较他书为详。对农民起义领袖高必正、刘体纯、李赤心、李来亨等,皆为立传,尤可补史乘之阙。为研究南明历史之重要史籍。
南唐烈祖实录
书名。五代南唐高远撰。二十卷。记李昪事。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