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常安民
【生卒】:1049——1118 字希古,邛州(今四川邛崃)人。熙宁进士。历大理、鸿胪丞,太常博士,监察御史等。论执政大臣章惇、蔡京持绍述之说,以报私怨,结党为奸等事。遂监滁州酒税,通判温州。徽宗立,提点永兴军路刑狱。蔡京用事,入元祐党籍,流落二十年,卒。建炎中,赠右
李安民
【生卒】:429—486 兰陵承县(今山东枣庄市东)人。父为薛县令,随父至县。宋元嘉二十七年为北魏所俘,后率部曲南归。宋明帝时以平晋安王子勋功,封邵武县子,授宁朔将军。后废帝时,参与平定桂阳王休范、建平王景素,以功迁冠军将军。与萧道成相善,齐国建立,历为领军将军,
常安民
【生卒】:1049—1118【介绍】: 宋邛州临邛人,字希古。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知长洲县,有政声。擢大理、鸿胪丞。累拜监察御史,极论章惇、蔡京朋党之奸,疏前后至数十百上。哲宗绍圣二年,贬监滁州酒税。历通判温州、提点永兴军路刑狱。蔡京用事,入元祐党籍,流落二十年。
李安民
【介绍】: 南朝齐兰陵承人。少有大志。宋文帝元嘉中,随父补薛县令,县陷于魏,安民率部曲自拔南归。明帝时,以平乱功,封邵武县子。后结附萧道成(齐高帝),破建平王刘景素,平沈攸之。入齐,为中领军,封康乐侯。深得高帝信赖,与议国家机密,国事有其署名,帝不复细览。高
安民
【介绍】: 宋长安人。石工。徽宗崇宁间,被役刻蔡京所书元祐党碑,乞免镌己姓名于石末,闻者愧之。
常安民
【生卒】:1049—1118【介绍】: 宋邛州临邛人,字希古。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知长洲县,有政声。擢大理、鸿胪丞。累拜监察御史,极论章惇、蔡京朋党之奸,疏前后至数十百上。哲宗绍圣二年,贬监滁州酒税。历通判温州、提点永兴军路刑狱。蔡京用事,入元祐党籍,流落二十年。
安民
【介绍】: 宋长安人。石工。徽宗崇宁间,被役刻蔡京所书元祐党碑,乞免镌己姓名于石末,闻者愧之。
焦安民
【生卒】:?—1646【介绍】: 清汉军正红旗人。初授吏部启心郎,顺治初任山西雁平道,擢宁夏巡抚。
李安民
孝伯子。袭爵寿公侯。为司徒司马。卒。
李安民
【生卒】:429—486 兰陵承县(今山东枣庄市东)人。父为薛县令,随父至县。宋元嘉二十七年为北魏所俘,后率部曲南归。宋明帝时以平晋安王子勋功,封邵武县子,授宁朔将军。后废帝时,参与平定桂阳王休范、建平王景素,以功迁冠军将军。与萧道成相善,齐国建立,历为领军将军,
郑安民
【生卒】:?——1644 由浙江贡生历蜀王府左长史。张献忠陷成都,不屈死。【生卒】:?—1644【介绍】: 明贵州思南人。性孝友,父妾见逐,安民知其有孕,迎置别室,后生弟泽民,田宅奴婢悉让之。以贡生为蜀府长史。张献忠入蜀,安民防守青州,以功加四品服。崇祯末,成都破,随
靖安民
【生卒】:?——1220 德兴府永兴(今河北涿鹿)人。贞祐间,充义军都统,隶苗道润麾下,积功迁涿州刺史,兴定二年(1218),迁知德兴府事、中都路总领招抚事,代领苗道润部众。三年,授中都西路经略使。四年,加权元帅左监军,行中都西路元帅府事,封易水公,辖四州十县寨。出兵礬
石安民
【介绍】: 宋静江府临桂人,字惠叔。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早从沈晦、胡寅游,尤受知于张浚。为象州判官,决狱平恕。分教廉、藤二州,文风大振。晚知吉阳军,未赴而卒。与弟石安行、石安持齐名,人号三石。
吴安民
【生卒】:1244—1300【介绍】: 元安丰路寿春人,字惠卿。吴祐子。世祖至元十四年袭管军总管,镇扬州。随军攻日本,授征东副万户,遇飓风,附败舟得还。二十年镇压建宁黄华。二十六年从镇压江西钟朗、吴大仲。后移镇和州。
常安民
【生卒】:1049——1118 字希古,邛州(今四川邛崃)人。熙宁进士。历大理、鸿胪丞,太常博士,监察御史等。论执政大臣章惇、蔡京持绍述之说,以报私怨,结党为奸等事。遂监滁州酒税,通判温州。徽宗立,提点永兴军路刑狱。蔡京用事,入元祐党籍,流落二十年,卒。建炎中,赠右
李安民
【介绍】: 南朝齐兰陵承人。少有大志。宋文帝元嘉中,随父补薛县令,县陷于魏,安民率部曲自拔南归。明帝时,以平乱功,封邵武县子。后结附萧道成(齐高帝),破建平王刘景素,平沈攸之。入齐,为中领军,封康乐侯。深得高帝信赖,与议国家机密,国事有其署名,帝不复细览。高
郑安民
【生卒】:?—1644【介绍】: 明贵州思南人。性孝友,父妾见逐,安民知其有孕,迎置别室,后生弟泽民,田宅奴婢悉让之。以贡生为蜀府长史。张献忠入蜀,安民防守青州,以功加四品服。崇祯末,成都破,随蜀王投水死。
《济世安民》来历意思解释
拯济社会,安定百姓。出自唐太宗的事迹。唐太宗,即李世民(599-649年),唐高祖李渊之次子。史载,他四岁时,有一书生为其相面,说:“这个孩子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20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遂取“济世安民”之义,为其命名。隋末,他首劝李渊起兵,并在李渊夺取政权、统
《安民济物》来历意思解释
济:救助。物:指人,公众。意谓安抚百姓。五代.吴越.罗隐《谗书》卷四:“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并列 安抚救助百姓。五代吴越罗隐《谗书》:“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为心期。”※物,应解释为“众人”。△救济平民之用语。→治国安民
《弭盗安民》来历意思解释
《元史•武宗纪一》:“弭盗安民,事为至重,宜即议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