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学堂
广东商务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由广州绅商在西关洋参行会馆创办。招收商家子弟入学肄业,课以万国通商条约、出入口税则、中外邮政电报、各埠商情、中外权衡度量、万国金币品式、南北正音、辨认物产以及日语、英语等科目。学习期限三年。另附夜校,入学者不拘年龄。
存古学堂
学校名。(1)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湖广总督张之洞将武昌经心书院改设而成。分设经学、史学、词章、博览等门,选取举贡及廪、增、附生入堂肄业,并兼习兵操。以其重在保存国粹,养成传习中学之师资,故取是名。(2)光绪三十四年江苏巡抚陈启泰仿照湖北存古学堂章程在苏州设立。(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
学校名。清宣统元年(1909)由德国政府出资开设,并与清政府学部商订章程认筹经费,培养中国子弟肄习西方各种新学。学生入堂肄业皆由山东提学使考送,中学(即国学)教员由山东提学使选荐,考试由学部派员会考。学堂分:一、工程制造科,二、医科,三、政治法律科,四、农林科;并
钦定学堂章程
又称壬寅学制。清末第一个系统的学制文件,由管学大臣张百熙拟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壬寅年)钦定颁行。包括京师大学堂章程并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及蒙学堂章程各一份。分学校为七级:蒙学堂四年,寻常小学堂三年,高等小学堂三年,中学堂四年,高等学堂
西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张元济与陈昭常等在北京筹设,次年正月(1897.2)开学。同年冬更名通艺学堂。
江南测绘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两江总督周馥等在南京设立。招选普通学堂毕业生入学肄业,聘请日本专门技师三人分授三角、地形、制图三股课程。按所习课程情况分为两科,专习一股者为寻常科,一年半毕业;并习三股者为高等科,四年毕业。开办之初,学生皆习一股,各股学生人数二
江南武备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二月两江总督魏光焘在南京开办。陶森甲任总办。由江苏省各营旗挑选合格者入学肄业,正额生二百四十名、附课生十名,修业一年。课程计有军制、地形、测绘、战术、兵器、筑城、算学、日文、马学、卫生、兵旗、野外要务及马、步、炮、工各种操典。
江南储才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张之洞奏请在金陵(今南京)设立,次年开学。设交涉、农政、工艺、商务四大纲,学生一百二十名。先学英、德、法、日四国语言文字;后依次分别讲求律例、赋税、舆图、种植、水利、畜牧、农器、化学、汽机、矿务、工程、各国商务、中国土货、钱币、
江南陆师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冬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设立。钱德培为总办,聘德国军官为总教习和教习。招收年在十三至二十岁、文理通顺、能知大义之聪颖子弟入学;学制三年,课程有兵法、绘图、舆地、地形、军器、历史、营垒、算学、测量工程、人伦道德、汉文、德文、英文、日
江南水师学堂
学校名。又称南京水师学堂。清光绪十六年(1890)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曾国荃在南京创设。桂嵩庆为总办,沈仲礼为提调,分驾驶、管轮两门(科),聘请英国海军军官二人为教习,另设英文和汉文教习四名;招考本地或外省份年在十三至二十岁读过经书、文理通顺,曾习英文三四年者入堂肄
江西蚕桑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江西绅士蔡金台等创建于高安县。讲求种桑育蚕之法。为中国私立实业学堂之始。
江西武备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一月,江西巡抚柯逢时在南昌建立。陈伯文为监督。招收本省平民子弟为正课生,限额一百二十名;招收官绅子弟为附课生,限额四十名。课程有兵法、体操、德文、算学等。三十二年二月停办,改设江西陆军小学堂。
清华学堂
学校名。专为已经选取游学美国的各省学生暂留学习、考察品学而设。清宣统元年(1909)奏准以北京西直门外“清华园”作为游美学务处之肄业馆。考取学生入馆肄业,按其学习程度分高等、初等两科,均四年毕业,旋改初等五年,高等三年,每年定期甄别,给予修业文凭,择学行兼优者游
艺圃学堂
即“艺圃”。
艺徒学堂
学校名。(1)清末普遍设立的培养工业技术工匠的职业小学校。招收未入初等小学而粗知书算之十二岁以上儿童入学,授以初等工业技术,使之成为善良之工匠,而利于谋生。学习年数以六个月以上、四年以下为限。官立、公立、私立皆有,但须由地方官禀经本省学务处核准。光绪二十九年
图算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周学熙在天津铜元局附设。仿日本办法,选招聪颖子弟,半日学习图算、机理、浅近化学,半日在厂练习使用各种机器,造就振兴工业的实用人才。为中国最早的半工半读技工学校。
工艺学堂
学校名。清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技工学校。光绪二十四年(1898)以该局图画房(设计、绘图室)为基础扩充而成,并将炮队营并入。内设化学工艺、机器工艺两科。隶广方言馆,由该馆提调兼管。设国文教习二人、西学教习六人,学生限额五十名,除原图画房十名外,另从制造局各厂挑选童匠
增订各学堂管理通则
清宣统二年(1910)学部奏准颁行,共十三章。内分学堂各员职分章、学生品行功课考验章、斋舍规条章、讲堂规条章、操场规条章、礼节规条章、放假规条章、各室规条章、学堂禁令章、赏罚规条章、经费规条章、接待外客规条章、建造学堂法式章等。
蜀学堂
学校名。又称蜀官学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内阁侍读杨锐等在北京创立。招收川省京员子弟及留京举贡生监入学,兼习中西学业。课程有经史、英文等,并购置西国图书仪器,随时观览。
苏州中西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奎俊创设。延聘中西教习,分等授课。后加课日文,兼习体操。二十七年十二月(1902.1)扩建为苏州省城大学堂。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