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湖北武备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二年九月(1896.10),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设立。以仿照西法造就新式军事将领为宗旨。凡文武举贡生员,及文监生、文武候补选员弁,以及官绅世家子,无论本省、外省皆准报考,经严格考试,从中选拔文理明通、身体强健者入学肄业。学制三年。道员蔡锡勇任总办
路矿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督办关内外铁路大臣袁世凯、胡燏芬筹设铁路学堂,聘英国人葛尔飞为总教习,并订立学堂条规为试办章程。嗣铁路局以学堂功课,必须研究机器,遂改在唐山开设。次年开平矿务局请求另募学生专研矿学,附入肄习,定名为路矿学堂。并在天津、上海、香港
财政学堂
学校名。清宣统元年(1909)度支部在北京设立。并拟定《财政学堂章程》七章五十条。先设中等科,讲授外国语言文字及有关财政之普通学,三年毕业,再升入高等科。另设别科,造就京外候补候选人员和举贡人等,三年毕业。又设税务专科及银行讲习所,以培养税务、银行实用人才。
直隶高等工业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天津直隶工艺总局附属之工艺学堂改建而成。周学熙任总办,赵元礼为庶务长,聘日本教习多名。分正科和速成科。正科有应用化学科、机器科,三年毕业;速成科有制造化学科、意匠图绘学科,二年毕业。毕业生或充任教习,或充当工程师,以发展工业为目
直隶高等农业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直隶省城保定农务学堂改建而成。以农桑为主业,制造为副业,力求改良兴民利。分速成、预备两科。速成科,学习以一年为限,由外国教习教授农、桑各专门学;预备科,学习五年卒业,由中国教习授以汉文、修身等课程,由外国教士教授普通各学,满三
直隶高等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荣禄在保定莲池书院改建而成。拟取各属举贡生监入学,分班肄习,课以经史及普通科学。二十八年四月开学,设总办(后改称监督)一人,主持校务;总教习一人,掌学制及聘请外籍教习。招考学生约二百五十人,按北洋大学二等学堂之制
直隶武备学堂
即“新建陆军行营武备学堂”。
江宁府官立中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设立,校址在江宁(今南京)府城内中正街。招收学生一百十余名入堂肄习。主要课程为修身、国文、经学、历史、英文、算术、理化、地理、生理、法制、琴歌、体操、图画。另有堂长等职员五人,教员十五人,分理学堂行政、教学事务。
满蒙文高等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宪政编查馆在北京设立,以造就满蒙通才、保存国粹而裨要政为宗旨。设满蒙文科,并附设藏文科,两科各设预科及正科。预科、正科学额以一百二十名为限,预科二年,正科三年,凡年在二十五岁以下不分满汉一律考收。除满蒙文、藏文为主课外,辅以普通
畿辅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王文韶筹设于保定,次年开办。延沈会桐为学长,陆桂星、陈寿平充东、西斋长,学生正额四十,备取二、三十名,课以十三经、二十四史、近代名臣奏议、中外通商条约及西国史志、舆图、公法、刑律、官制、学校诸书。肄业生徒由外府、州、县保送,四十
江南学堂
见“江南储材学堂”。
广东光华医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陈子光、梁培基等人在广州设立广东光华医社,次年春开办医学堂。举郑豪为校长。以维国本、挽医权、育医材、济贫病为宗旨。学堂除实施医学教育外,还按周向社会演讲卫生常识,出版广东光华医事卫生杂志。后改名医学专门学校,修业四年。宣统二年(
广东水陆师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十三年(1887)六月,两广总督张之洞在黄埔博学馆旧址开办。水、陆师各招收七十名学生入学肄业:由旧博学馆学生中挑选三十名称内学生;从军营中挑选二十名为营学生;考收二十名十六岁至三十岁的文生称外学生。十五年水师迁居新堂,陆师仍居旧址。水师分管轮、驾驶两
务实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江西官绅筹议,次年开办于南昌。设总教习一人,中西学教习各二人。饬地方绅董保送学生汇考,录取一百二十四名为正额。有自愿肄业者,作外课生,遇缺即补。遵京师大学堂章程开学,并拟设藏书楼、仪器院、翻译馆。
监狱学堂
学校名。清宣统元年(1909)广西巡抚张鸣岐在桂林创设。旨在为模范监狱培养看管官吏。是年八月开学,分高等学科和看守学科两科。高等科课程十六门,一年毕业;看守科课程八门,六个月毕业。另须习练兵式、体操、步法、枪法等。
四川武备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署理四川总督恭寿在成都昭忠祠试办,规模简陋不堪实用。二十八年,四川总督岑春煊另行选址筹建,次年开办。罗宗岭等任总办,朱光忠等为提调,聘日本军官任总教习。分速成、本课、次课三科。速成科修业一年;本课科三年;次课科二年后再升入本课科,
暨南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两江总督端方奏设于南京,专为南洋侨胞子弟以及有志于南洋工商业者就读而设。主要是补习国文、国语及各普通科学,后分送各学堂肄习。以温秉忠为总理(校长),郑洪年为堂长。以传播中国文化,培养华侨子女为宗旨。初创时期,设中学堂和小学堂,额
中国女子留学生速成师范学堂
学校名。附设于日本东亚女学校,1905年4月在东京开办,专门教育中国女留学生,以期养成师范之资格。除教授普通学科的本科外,并设音乐专修科、游戏体操专修科。分别肄习修身、日语、教育、英语、数学、地理、历史、家事、图画、音乐、体操等课程。修业年限本科两年,专修科六
全闽师范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陈宝琛在福州乌石山设立,招考当地举贡生监入学肄业。初设正额学生六十名,次年复增额六十名,分甲乙两班,是为初级本科,造就小学堂教习。
中国女学堂
即“经正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