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季孙
季孙肥
又称季康子。春秋末鲁国人。季桓子之子。鲁哀公四年(前491)执政。十二年,推行“用田赋”。
季孙斯
又称季桓子。春秋末鲁国人。季平子之子。鲁定公时执政。因家臣不断据邑叛乱,在大司寇孔子支持下,于定公十二年(前498)发动*堕三都行动。堕费、堕郈后,将堕成,受阻力而罢。
季孙桓子
即“季孙斯”。
季孙意如
一称季平子。春秋末鲁国人。属“三桓”中季孙氏,季悼子之子。鲁昭公、定公时期执政。自季武子“三分公室”,“四分公室”后,季孙氏掌鲁国政,鲁君失去军赋、军役,公室衰弱。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昭公联合郈氏、东门氏等讨伐季孙氏,他在孟孙氏、叔孙氏的支持下,杀郈昭
季孙行父
又称季文子。春秋时鲁国人。季友之孙。自鲁宣公八年(前601)执政,历宣公、成公、襄公三朝。执政期间,鲁先后实行*初税亩、*作丘甲(按“丘”为单位征收军赋)。宣公十八年(前591),逼谋依晋力逐“三桓”以张大公室的公孙归父奔齐。成公十六年(前575),因叔孙侨如谮于晋,一度为
季孙行父
季孙行父的词语属性 拼音j sn xng f拼音字母ji sun xing fu拼音首字母jsxf 季孙行父的百科含义 季文子(?—前568年12月3日),即季孙行父。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前601年—前568年执政,卒于鲁襄公五年十二月辛未(前568年12月3日)。姬姓,季氏,谥文,史称“季文子”。
季孙
季孙的词语属性 拼音j sn拼音字母ji sun拼音首字母js 季孙的词语解释季孙[ j sn ] 复姓。 季孙的详细含义 复姓。春秋时鲁有季孙宿。
季孙肥
【生卒】:?—前468【介绍】: 即季康子。春秋末鲁国人。季孙斯子。嗣父为大夫,后专国政。鲁哀公七年,鲁与吴会于鄫,吴王夫差强令鲁用百牢(牺牲。按周礼最多用十二),鲁被迫遵行,肥拒不赴会。吴太宰伯嚭召之,使子贡拒之。齐屡伐鲁,肥用冉有为宰,率左师击齐有功。后迎孔
季孙斯
【生卒】:?—前492【介绍】: 即季桓子。春秋时鲁国人。季孙意如子。鲁定公五年嗣父为大夫。家臣阳虎为乱,囚之而与为盟。八年,阳虎欲尽去三桓,劫鲁定公以伐孟氏、季氏,战败出奔。十二年,受齐人女乐,与定公观之,废朝礼。孔子时任大司寇,因而去鲁赴卫。卒谥桓。
季孙意如
【生卒】:?—前505【介绍】: 即季平子。春秋时鲁国人。季孙宿孙。大夫。尝伐莒,以人为牺祭毫社。专鲁政。与郈氏、臧氏不协,臧、郈告昭公。遂伐季氏,被围困于宅。结连叔孙、孟孙,三家共攻公,得解围。昭公出亡,赴齐、晋求助。意如抗齐赂晋,使昭公居乾侯。后因晋调停,
季孙行父
【生卒】:?—前568【介绍】: 即季文子。春秋鲁国人。大夫。季友孙。历宣公、成公、襄公三君,继襄仲执政。公孙归父欲除三桓,为其所逐。鲁成公元年,为防齐入侵,作丘甲(按“丘”以征军赋)。次年,齐攻鲁,攻卫,晋出师救,率师会战于鞍,败齐军,有功。成公十六年,一度为
季孙宿
【生卒】:?—前535【介绍】: 即季武子。春秋鲁国人。季孙行父子。嗣父为大夫。时公室卑而三桓强。鲁原有上下二军,属于公室。有事,三卿更帅,以行征伐。襄公十一年,说叔孙穆子固请作三军,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各有一军,三分公室。十八年,齐伐鲁,晋救鲁伐齐,大胜,包
刘季孙
【介绍】: 宋开封祥符人,字景文。工诗文。监饶州酒务,题诗为王安石称赏,遂知名。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兼东南第三将。苏轼荐其才,除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
季孙意如
【生卒】:?—前505【介绍】: 即季平子。春秋时鲁国人。季孙宿孙。大夫。尝伐莒,以人为牺祭毫社。专鲁政。与郈氏、臧氏不协,臧、郈告昭公。遂伐季氏,被围困于宅。结连叔孙、孟孙,三家共攻公,得解围。昭公出亡,赴齐、晋求助。意如抗齐赂晋,使昭公居乾侯。后因晋调停,
季孙行父
【生卒】:?—前568【介绍】: 即季文子。春秋鲁国人。大夫。季友孙。历宣公、成公、襄公三君,继襄仲执政。公孙归父欲除三桓,为其所逐。鲁成公元年,为防齐入侵,作丘甲(按“丘”以征军赋)。次年,齐攻鲁,攻卫,晋出师救,率师会战于鞍,败齐军,有功。成公十六年,一度为
季孙斯
【生卒】:?—前492【介绍】: 即季桓子。春秋时鲁国人。季孙意如子。鲁定公五年嗣父为大夫。家臣阳虎为乱,囚之而与为盟。八年,阳虎欲尽去三桓,劫鲁定公以伐孟氏、季氏,战败出奔。十二年,受齐人女乐,与定公观之,废朝礼。孔子时任大司寇,因而去鲁赴卫。卒谥桓。
季孙宿
【生卒】:?—前535【介绍】: 即季武子。春秋鲁国人。季孙行父子。嗣父为大夫。时公室卑而三桓强。鲁原有上下二军,属于公室。有事,三卿更帅,以行征伐。襄公十一年,说叔孙穆子固请作三军,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各有一军,三分公室。十八年,齐伐鲁,晋救鲁伐齐,大胜,包
季孙肥
【生卒】:?—前468【介绍】: 即季康子。春秋末鲁国人。季孙斯子。嗣父为大夫,后专国政。鲁哀公七年,鲁与吴会于鄫,吴王夫差强令鲁用百牢(牺牲。按周礼最多用十二),鲁被迫遵行,肥拒不赴会。吴太宰伯嚭召之,使子贡拒之。齐屡伐鲁,肥用冉有为宰,率左师击齐有功。后迎孔
《千钟季孙粟》来历意思解释
《孔子家语.致思》:“孔子曰:‘季孙之赐我粟千钟,而交益亲。’”钟,古代量器,可容粮六斛四斗。季孙,春秋时鲁大夫季孙斯,又称季桓子。他曾赐给孔丘千钟粟。后用为咏赏赐丰厚之典。唐.徐夤《温陵即事》:“争得千钟季孙粟,沧洲归与故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