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太原按察司
即“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司”。
太原府尹
官名。太原府长官,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改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置,员一人,从三品,总领府事,为留守。同时,代北都牧行事。
太原府少尹
官名。太原府次官,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改并州大都督府司马置,员二人,从四品下,掌贰府事,为副留守,岁终则更次入计。
太原府
官署名。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改并州置,为北都所在。设尹一员,为留守; 少尹二员,为副留守,掌本府政务,巡视属县,查访民情,审理刑狱,岁终造册上报。府设属员司录及功、仓、户、田、兵、法、士曹参军事各二员、参军事六员、文学一员、医学博士一员。
太原尹
官名。唐置,为三都府尹之一,见“三都府尹”。
太原牧
官名。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建太原为陪都,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北京;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罢北京之称,嗣又复为北京。其所在的政区,在隋为太原郡,唐初改为并州,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改为太原府。府的长官为太原牧,员额一人,秩从二品,往往由亲王遥领,不视事,以
太原令
官名。唐制为赤县令之一。参见“赤县令(1)”。
太原镇
又名三关镇。明九边之一。初治偏头(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寻移宁武(今县)。防区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南,西起黄河,东抵太行山。境内偏头、宁武、雁门三关并列。自明中叶东胜、开平等卫内迁后,鞑靼南下,此地首当其冲。
太原路
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置。治阳曲县(今太原市)。辖境约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南,中阳、介休、昔阳等市、县以北地区。太宗以后属中书省。元大德九年(1305)以地震改为冀宁路。
太原县
隋开皇十年(590)改晋阳县置,改龙山县为晋阳县。隋末二县同治并州城(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为并州治。唐又同为太原府治。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平北汉,城被毁,二县废;另于故城东置平晋县。明洪武四年(1371)移治汾河西故唐城基南。八年复改名太原县,即今太原市西南晋源
太原国
见“太原郡”。
太原戎
西周族名。在今宁夏固原。周宣王三十一年(前797),曾遣兵加以征伐,未能获胜,见《竹书纪年》。
太原郡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置。治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辖境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南,离石、灵石、昔阳等县以北地区。西汉以后辖境逐渐缩小。文帝前二年(前178)改为太原国,元鼎三年(前114)复为郡,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又改为太原国,北魏复为太原郡,辖境相当今山西太原市
太原府
本并州,唐开元十一年(723)因为高祖发祥地,建为北都,升为太原府,后曾改为北京,并为河东节度使治。治太原、晋阳二县(今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辖境相当今山西文水县以北、阳曲县以南的汾水中游及其以东地区。五代时,北汉建都于此。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灭北汉,降为并州,并
太原仓
隋开皇三年(583)置常平仓于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设监管理之。唐改为太原仓。位处河阴仓与广通仓之间,为关东漕粮输转长安之中继站。
太原之戎
古族名。犬戎的一种。周穆王西征犬戎,将其一部迁至太原,故名。周夷王曾命虢公率师征伐,兵至俞泉,获马千匹而归。周宣王三十一年(前797),周又出兵征伐,反为所败。
太原之战
宋金战争重要战役之一。宣和七年(1125),金军分两路攻宋,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粘罕)统率,进逼太原。宋将王禀率军民死守,金军猛攻不克,遂取长围久困之策。靖康元年(1126)四月与八月,宋两次以重兵救援,均被金军击溃。九月,太原粮尽援绝,终于失陷,知府张孝纯降,王禀等殉难
太原之役
明太祖攻取山西的一次战役。明洪武元年(1368)八月,明军克元大都(今北京)后,太祖令徐达、常遇春率师夺取山西。是时元顺帝命扩廓帖木儿率兵经雁门关由保安(今河北涿鹿)攻北平(今北京)。徐达乘山西空虚,以“批亢捣虚”之计,进兵太原。扩廓还救,屯军城西,压明军而阵。明军以
太原火柴厂
商办企业。清光绪十八年(1892)由山西布政使胡聘之创办于太原三桥街。资本二万元。后易名晋升火柴公司。
太原植物园
太原植物园的词语属性 拼音ti yun zh w yun拼音字母tai yuan zhi wu yuan拼音首字母tyzwy 太原植物园的百科含义 太原植物园,坐落于太原市晋源区太山脚下,北邻蒙山大佛景区,西依著名的太原太山景区,南连太古公路,东临旧晋祠路。太原植物园占地面积约2700多亩,相当于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