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太医
太医校尉
宫廷医官名。晋朝置,银印青绶,地位高于太医令。别有 “殿中太医校尉”。见《宋书礼志五》。
太医都尉
宫廷医官名。晋朝置,银印青绶,地位高于太医令。别有“殿中太医都尉”。参见《宋书礼志五》。
太医给事
监察宫廷医官的内廷官名。北魏置。《魏书贾秀传》:“(乙浑)乃书太医给事杨惠富臂作‘老奴官悭’字,令以示秀”。
太医署丞
官名。即太医丞。即“太医丞”,
太医署令
官名。即太医令。即“太医令”,
太医博士
宫廷医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七品下,二十三年官品令未载。官名。北魏设此官,主医药。见《通典职官七太常卿太医署》、《魏书官氏志》。
太医署
官署名。北齐太常寺置,掌医药等事,有令、丞。隋朝令二员、丞一员,又有主药二员、医师二百员、药园师二员,医博士二员、助教二员、按摩博士二员、祝禁博士二员; 炀帝大业三年(607) 又置医监五员、正十员。唐朝令二员、丞二员、医监四员、医正八员,掌医疗之法; 其属有四:
太医监少监
官名。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前置太医监,掌医疗之事,设少监一职,正四品,为本监长官。吴元年(1367)改监为院,遂罢。
太医监
官署名。元末朱元璋置,设少监、监丞,管理医药。吴元年(1367)改名“太医院”。官名。汉代少府所属太医令之下的御医之一,见《汉书外戚传》。
太医监监丞
官名。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前置太医监,掌医疗之事,设监丞一职,正六品,佐少监掌监事。吴元年(1367)改监为院,遂罢。
判太医局事
官名。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置,为太医局副长官,选差知医事者充任。
太医令丞
官名,此为太医令与太医丞二官的合称。太医令,秦朝始设此官,汉朝沿置,掌太医。佐官有方丞一人,掌治疗;药丞一人,掌药剂。太医丞为太医令的佐官,助令掌医政。西汉时少府和太常二官署都置太医令,少府太医令所属太医给宫廷治病;太常太医令所属太医给百官治病。东汉时只少
太医局教授
官名。宋置,见“太医局”。
太医局副使
官名。辽置,见“太医局”。
太医局使
官名。辽置,见“太医局”。
主管太医局
官名。南宋太医局置,以京官充任,从八品,为太医局次官,位在判太医局下。
太医署令丞
北齐太常寺所属有太医署,置令及丞,掌医药等事。隋唐沿置。隋太医署属官有主药、医师、药园师、医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等员。唐太医署属官有府、史、主药、药童、医监、医正、药园师、药园生、掌固,执行医疗业务的有医师、医工,针师、针工,按摩师、按摩工,咒禁
太医令史
官名。晋代宗正有太医令史,掌皇室医药之事,东晋哀帝时省并太常,太医令史转属门下省。
太医
①官名。古代掌医之政令。周官有医师。秦汉有太医令丞,亦主医药。汉初属太常,后改属少府。魏、晋、南北朝沿置。隶属关系则屡有变更。西晋属宗正,东晋属门下省,南朝宋属侍中,齐属起部,梁、陈属门下省。北魏、北齐属太常。隋置太医署,唐亦置,宋改太医局,均属太常寺。元
主管太医局
官名。南宋太医局置,以京官充任,从八品,为太医局次官,位判太医局下。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