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北平行太仆寺
官署名。参见“行太仆寺”。
太仆寺丞
参见“太仆丞”。官名。为太仆寺卿的佐官,其地位仅次于丞,掌衙署内部事务。见“太仆寺”。
太仆寺卿
即“太仆卿”。官名。为太仆寺长官。参看“太仆寺”条。
太仆寺少卿
见“太仆少卿”。官名。北魏始置太仆少卿,北齐称太仆寺少卿,为太仆寺的副长官,历代沿置。参见“太仆寺”。
太仆寺
官署名。北齐始置,中央行政机构九寺之一,为管理宫廷车马、全国畜牧业的事务机构。政令仰承尚书省殿中尚书所辖驾部曹。设卿、少卿、丞各一员,辖骅骝,左、右龙,左、右牝,驼牛,司羊,乘黄,车府诸署,领司讼、典腊、出入三局。历朝沿置。隋、唐、五代政令仰承尚书省兵部驾
太仆寺左右司
清代太仆寺内部机构。左右司各设员外郎满州、蒙古各一人,主事满州、蒙古各一人,掌考核左右二翼马厂马匹之数而计其功过。属官有笔帖式五人,司书一人。
判太仆寺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太仆寺长官,以朝官以上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复以太仆卿为太仆寺长官,遂罢。
行太仆寺
官署名。明洪武三十年(1397)置北平及辽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处行太仆寺,掌各边卫所、营堡之马政,以听于兵部。山西、北平、陕西,每寺设少卿一人,丞三人; 甘肃、辽东,每寺设少卿、丞各一人。永乐元年(1403)改北平行太仆寺为北京行太仆寺,十八年改称太仆寺,洪熙元年(14
北京行太仆寺
官署名。参见“行太仆寺”。
南京太仆寺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置太仆寺于滁州(今安徽滁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遂改北京行太仆寺为太仆寺,而以在滁州者加“南京”字,称南京太仆寺。设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寺丞二人,正六品,主簿一人,从七品。隆庆(1567
南京太仆寺
官署名。明永乐迁都北京后,改原设于滁州(今属安徽)之太仆寺而置。设卿一人,少卿二人,寺丞二人。下设主簿一人。隆庆中,革少卿一人、寺丞一人。
行太仆寺
官署名。明洪武三十年(1397),分置于山西、北平、陕西、甘肃、辽东,有卿、少卿、寺丞等官,品秩同太仆寺。掌各边卫所营堡马政,由兵部总管。按时督察有关马匹印烙、俵散、课掌、孳牧等事,每年春秋二季检查马匹增耗、齿色,三年一稽比,布政司与按察司不得参预,如有瘠损,由
太仆寺牧厂
清太仆寺之牧马场地。太仆寺左翼牧厂在张家口东北喀喇尼墩井,东西三十里,南北五十里。太仆寺右翼牧厂在张家口西北齐齐尔罕河,东西五十里,南北六十五里。皆官地,禁买卖、盗种。
太仆寺少卿
见“太仆少卿”。
太仆寺
官署名。北齐置,掌舆马和畜牧业,设卿、少卿为长贰,政令仰承尚书省驾部曹。辖骅骝、左右龙、左右牝、驼牛、司羊、乘黄、车府诸署,并领典腊、司讼、出入等三局。隋及唐初沿置,唯所辖机构稍有变动。唐龙朔二年(662)改名司驭寺,咸亨元年(670)复旧,光宅元年(684)改名司仆寺
行太仆寺
行太仆寺的词语属性 拼音xng ti p s拼音字母xing tai pu si拼音首字母xtps 行太仆寺的百科含义 行太仆寺,明官署名。洪武三十年(1397),分置于山西、北平、陕西、甘肃、辽东,有卿、少卿、寺丞等官,品秩同太仆寺。
太仆寺
太仆寺的词语属性 拼音ti p s拼音字母tai pu si拼音首字母tps 太仆寺的百科含义 太仆寺,中国古代朝廷的中央机构之一,秦、汉九卿中有太仆,为掌车马之官。唐代为九寺之一。明掌牧马之政令,属兵部,并于滁州设立南京太仆寺。清代因之,皇帝出巡,扈从车马杂物皆为总管。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