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大将军
右候卫大将军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右武候为右候卫而置,为十二卫大将军之一,一员,正三品,总其府事,并统诸鹰扬府。唐初沿置,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右金吾卫大将军。
大将军
官名。①高级军事统帅。战国秦汉皆有,非常设,遇有战事,临时委任统兵,事毕即罢。东汉初多冠以骠骑、建威等名号。西魏、北周置为府兵专职统帅官号,凡十二人,各领一军,分隶六柱国大将军,下统开府、仪同诸将军。隋、唐沿行府兵制,置为诸卫府长官官号,隋有“十二卫”,唐
安远大将军
官阶名。金朝置,为武散官从四品上,位在昭勇大将军下、定远大将军上。散官只有官阶,没有具体职事。见《金史百官一》。武散官名。金始置,秩从四品上。元沿置,升秩为从三品。
虎牙大将军
将军名号。东汉光武帝时有虎牙大将军盖延,见《后汉书 光武帝纪》。杂号将军名,汉置,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光武帝纪》:“壬午,以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偏将军景丹为骠骑大将军,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偏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
封侯大将军
官名,西汉末年隗嚣派马援到蜀刺探公孙述军情时,公孙述想留马援,欲授马援封侯大将军。马援未受。见《后汉书马援传》。
领左右大将军
官名。北齐置。领左右府长官,位在领左右将军之上,品阶不详。隋初分置左、右,各一员,为左、右领左右府长官,正三品。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参见“领左右府”。
扶威大将军
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更始既都长安,以嘉为汉中王、扶威大将军,持节就国,都于南郑,众数十万。”
右熊卫大将军
官名。渤海国十卫之一右熊卫长官,置一人。
右罴卫大将军
官名。渤海国十卫之一右罴卫长官,置一人。
南左卫大将军
官名。渤海国十卫之一南左卫长官,置一人。
南右卫大将军
官名。渤海国十卫之一南右卫长官,置一人。官名。渤海国十卫之一南右卫长官,置一人。
南中大将军
官名。三国魏置。魏元帝咸熙元年(264),交趾吴将吕兴奉表降魏,魏以吕兴为使持节、都督交训诸军事、南中大将军,策命未至,兴为下人所杀。二品,不常置。见《三国志三少帝记》。杂号将军名,三国魏置,掌征伐或驻守。《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陈留王奂》:“其以(吕)兴为使持节
无上大将军
东汉时涿郡太守张丰自称无上大将军。《后汉书祭遵传》:“时涿郡太守张丰执使者举兵反,自称无上大将军,与彭宠连兵。”
右鹰扬卫大将军
官名。即右武卫大将军,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右武卫大将军。
上柱国大将军
官名。北周建德四年置上柱国大将军,以功高者为之。见《通典职官十六勋官》。
领军大将军
官名。北齐文宣帝天保(550—559)中置,为领军府长官,总掌禁卫诸军,在领军将军之上。权势极重,二品,位次尚书令。参见“领军府”。
后大将军
将军名号,汉置,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邳彤传》:“世祖善其言而止。即日拜彤为后大将军,和成太守如故,使将兵居前。”
丞相大将军
官名,三国吴置,掌辅政,督中外诸军事。《三国志吴书孙峻传》:“权临薨,受遗辅政,领武卫将军,故典宿卫,封都乡侯。既诛诸葛恪,迁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进封富春侯。”
镇南大将军
官名。三国蜀置,职掌与镇南将军同,唯资历深者得任此职, 后主延熙五年(242),加拜庲降都督马忠为此,驻南中。晋定为第二品,禄赐与特进同。如开府,则位从公,假金章紫绶,升为一品。十六国后燕、北燕亦置。南朝宋列为二品。南齐时位从公,开府仪同如公,置僚属亦从公。梁、
定洛大将军
武官名。《隋书百官志上》记梁大同四年(公元538年)魏彭城王尔朱仲远来降,命为定洛大将军,仍使其北讨,故以“定洛”为名。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