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故事汇集网站
首页
故事
典故
人物
知识
事件
词语
官职
吉日
假日
节日
节气
大官
中都坐大官
官名。北魏置。多省称为“中都大官”,并与“内都坐大官”、“外都坐大官”合称为“三都大官”。掌刑狱,听理民讼,权势很大。任此职者多为宗室诸王及胡汉重臣,祭吊时位在三公及尚书令之上。孝文帝曾使其弟咸阳王元禧任此职。孝文帝太和(477—499)中改制时罢。
中都大官
即北魏“中都坐大官”的省称。
大官丞
官名。即“太官丞”。
大官令
官名。即“太官令”。官名。“大”读“太”。秦汉两朝的“少府”,是供应皇室的机关(官署),其中负责饮食方面的官员有大官、汤官、官、胞人(庖人)。大官掌管膳食。《后汉书百官志三》:“太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御饮食。”其属官有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各一
大官
①古代职位显要的高级官员。汉朝多指官秩二千石以上者。②官署名。大通太,即太官。战国秦、秦朝至三国皆置,1、“大”音d(1)高级官员的泛称。《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国语晋语七》:“悼公使张老为卿,辞曰:臣不如魏绛,夫绛之知,能治大官。
内都坐大官
官名。北魏置。多简称为内都大官,并和“中都坐大官”、“外都坐大官”合称为“三都大官”。掌刑狱,并主司品官。属官有内都下大夫、内都坐令等。任此职者多为宗室诸王,外戚及胡汉重臣,权势很大。祭吊时位在三公及尚书令之上。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罢。
内都大官
北魏“内都坐大官”的省称。
外都坐大官
官名。北魏置。多简称为外都大官,并与中都坐大官、内都坐大官合称为三都大官。掌刑狱、听理民诉讼。属官有外都下大夫、外都曹令及内廷派驻的外都曹奏事中散等。任此职者多为宗室诸王、外戚及胡汉重臣,权势很大。吊祭时位在三公、尚书令之上。孝文帝太和(477—499)中改制时罢
外都大官
即北魏“外都坐大官”的省称。
三都大官
北魏“中都坐大官”、“内都坐大官”、“外都坐大官”的合称。
都坐大官
即北魏时“中都坐大官”、“内都坐大官”、“外都坐大官”的泛称。
外都大官
即北魏外都坐大官的省称。
中都坐大官
官名。北魏前期置,多省称为中都大官,并与内都坐大官、外都坐大官合称为三都大官。掌刑狱,听理民讼,权势颇大,任职者多为宗室或胡汉重臣。太和改制罢。
大官丞
即“太官丞”。
大官令
即“太官令”。
内都大官
北魏内都坐大官的省称。
大官
①古代职位显要的高级官员。汉代多指官秩二千石以上者。②官署名。大通“太”,即太官。战国秦国、秦代至三国皆置。
中都大官
北魏中都坐大官的省称。
三都大官
官名合称。北魏道武帝时置中都大官(中都坐大官)、内都大官(内都坐大官)、外都大官(外都坐大官),合称三都大官,又称都坐大官。三都官分曹理事,坐于朝堂,掌听断狱讼。其属官有给事中、大夫、令、长及奏事中散等。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改制后废。
都坐大官
即北魏时中都坐大官、内都坐大官、外都坐大官的泛称。掌狱讼。
«
1
2
»